[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4892.3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7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科;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F21V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羽;田兴中 |
地址: | 21500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一般的液晶产品均需要由一背光模组提供光源,背光模组通常包含一下壳体及一上框体,下壳体与上框体扣合形成一收容室,于收容室内可设置若干发光光源、扩散片及棱镜片等。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片、棱镜片等,以对射出光线的亮度及辉度进行调整,即可为液晶产品提供光源。
在现有的背光模组中,下壳体与上框体是通过螺钉锁固,其中下壳体具有一底面,自底面两侧边折弯形成一梯形边框,于梯形边框的上表面铆接有一定位柱,上框体的顶面边框对应定位柱设置有若干开孔,螺钉穿过边框的开孔与下壳体的定位柱相互配合而将上框体和下壳体锁固。
由于该现有背光模组的下壳体的梯形边框自底面向外延伸有一定长度,但无支撑部件,因此在结构强度上较弱,故在铆接定位柱及搬运过程中,梯形边框会因受外力作用而使梯形边框上铆接的定位柱发生移位,而且由于上框体与下壳体是由多个螺钉和相对的定位柱相配合来加以锁固,因此当定位柱发生移位时,上框体的开孔与相对的定位柱间会产生错位情形,导致无法将螺钉顺利地旋入定位柱内,若强行拉动上框体来对齐开孔与定位柱,则可能会造成上框体的变形,这样在后续组装液晶面板时,可能造成面板破裂的情形。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前述结构进行改良,以克服前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改良的固定结构,能够消除前述的困扰,并进而能提高产品良率及组装效率。
为达成此一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是由一背板及一上框体所组成,且背板与上框架互相扣合而于其间形成一收容室,收容室内设置若干发光光源。背板具有一底面、二边框及至少一悬臂。底面水平延伸并具有相对两侧边。二边框分别自二侧边向上延伸,每一边框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顶面,第一侧边连接底面并与底面形成一夹角,顶面平行于底面。悬臂自二侧边水平延伸,悬臂的末端设有一竖直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具有一顶端,顶端穿过且伸出边框的顶面。上框体具有一顶面及至少一开孔。顶面水平延伸并具有相对的二侧边,二侧边对应于底面的二边框。至少一开孔设置于顶面的二侧边的边缘,背板的定位柱穿过开孔。还具有一螺钉与定位柱及上框体相配合定位柱定位柱而将该上框体与该背板锁固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柱是设置于自背板底面水平延伸出的悬臂上而突伸出边框的上表面,悬臂可提供结构上强度较强的支撑作用,而且由于定位柱是位于边框的下方,因此不易受到外力作用,不致产生移位,与上框体的相对应开孔间不易发生错位情形,故可有利于组装,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第一图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第二图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第三图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背板的左侧视图。
第四图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包含有一背板10及一上框体20,背板10及上框体20相互扣合而于其间形成一收容室。收容室内设置有若干发光光源30,且收容室内另设有若干光学膜片如扩散片40及棱镜片50等,其设置于发光光源30的上方,以调整发光光源30发出的光线。由于设置于背光模组内的发光光源、扩散片、棱镜片等结构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同,且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因此在此将不再赘述。
背板10具有一矩形底面11,该底面水平延伸并具有相对的两侧边,在本实施例中,自两纵长侧边分别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一边框12。此边框12的截面呈梯形,详细的说,边框12具有一第一侧边(未标号),一顶面123以及一第二侧边122,第一侧边连接底面11,顶面123水平延伸并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是向斜上方延伸而与底面11夹一个钝角,而第二侧边122则垂至于底面11。另外,自底面11的两纵长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矩形片状水平悬臂13,在本实施例中,设有若干个悬臂13,且彼此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悬臂的数目,也可根据设计需要任意设定。另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悬臂13间的间距是固定的,但如有需要也可采用非固定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4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球刺激装置
- 下一篇:快速更换卡瓦的液压卡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