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钢包烧氧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4961.0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8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华;冯长宝;袁威;朱伟勇;段明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5/00 | 分类号: | B22D45/00;F23Q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钢 包烧氧 点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设备,特别涉及连铸钢包回转台上钢包开浇 烧氧引流用的连铸钢包烧氧点火器。
背景技术
连铸机的浇注钢水是高炉铁水通过转炉冶炼以及后续的精炼后所产 生出的成分合格钢水,通过盛钢桶(简称钢包)装载吊运至连铸钢包回转 台的回转臂上,回转台将钢包转至待浇位。在钢包盛装钢水之前,操作工 根据钢包状况在钢包浇注口内抛填引流砂或铁钉屑,其目的是防止高温钢 水对钢包浇注口耐材的冲击和热侵蚀。如图1所示,当该钢包10转到浇 注位,打开滑动水口20浇注时,经常发生由于引流砂经高温烧结,无法 自动流下,导致钢包自动开浇失败。此时浇钢操作工需立即将接通氧气并 点燃的氧气管30的头部301伸入钢包浇注口20,通过氧气棒的燃烧高温 软化引流砂的烧结层,使引流砂流出浇注口,直至钢水流出。这种工序在 炼钢厂称为钢包烧氧作业。
目前,大包操作进行钢包烧氧作业的难点主要是点燃氧气棒,这种用 橡胶管或大纸管点火的方式由于无法固定并且点火时火焰的方向不利于 在氧气棒的头部周围产生高温,一般需要2~3分钟时间,加上烧氧的时 间,在10分钟之内最多能连续烧氧三根,但三次烧氧经常无法烧开钢包 口2,而连铸工艺允许的实际烧氧持续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大部分 需要点火烧氧的时间控制只有7分钟左右。一旦烧氧时间过长,就会造成 如下后果:
1、中间包开浇第一炉或者中间包更换时预热过的中间包温降很快,即使 烧开钢包,由于中间包吸热严重,也无法继续浇注,必须将中间包重 新预热15分钟以后再进行开浇作业,但严格配置的钢包钢水温度在15 分钟以后由于自然温降,又往往无法满足浇注要求,需要返回精炼进 行OB升温(这种情况约占钢包返送的50%以上);
2、中间包钢水由于得不到即时补充,浇注必须降速甚至停机等待,严重 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和浇注质量;
3、无法烧开的钢包往往需要进行OB升温、倒包、回炉作业,严重干扰 了物流的正常顺行,降低了铸机的生产作业率,同时,经过再处理的 钢水往往因过处理的原因,品质降级;
4、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氧气棒的点火需要多人合作,极大地增加的操作 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威胁,严重打乱了操作工的操作程序,曾经发 生过几次在钢包烧氧失败后,钢包滑板忘记关闭就进行发送处理的事 件,并引发重大事故。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钢包烧氧点火器,安装于氧气管 头部,可大大提高烧氧的效率和成功率,避免了物流的混乱和不正常的事 故发生,提高了中间包的连浇炉数以及铸机设备的作业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铸钢包烧氧点火器,包括,本体,其为一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内壁设一台阶,使内腔形成两个孔道,其中一个为主气孔道,另一个为内 孔道;主气孔道内径小于内孔道内径;台阶处侧壁还开有与内腔相贯通的 侧气孔道;卡簧,其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弯折延伸形成连接部及自连接 部延伸形成的卡持部;其中固定部位于本体内孔道一侧的端口部;连接部 及卡持部伸入本体内孔道内,卡持部抵靠于本体内壁台阶。
又,所述的卡簧卡持部呈折线状结构。
另外,所述的本体采用可燃材料制成,如纸质。
当需要烧氧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插到氧气棒的头部,将氧枪头部伸 入钢包浇注口,打开氧气阀门(小流量),即可在10~30秒之内点燃氧 气棒,然后开大氧气流量,实施烧氧作业;同时纸制的点火器因为燃烧而 自动消失,无污染。也可以在钢包浇注口外先点火,然后将点燃的氧气棒 伸入钢包浇注口进行烧氧。由于氧气管的点火时间大大缩短,操作也很方 便,能保证高效烧氧,大大降低大包烧不开的概率。
操作时,先将点火器的筒孔对准氧气管的头部插入,直到氧气管的头 部接触上纸筒孔内部的台阶。将点火器接近火源(中间包包盖或钢包浇注 口内部,再打开氧气阀门(小量),氧气流通过富氧管到达点火器的燃烧 面,迅速产生高温,点燃氧气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带分流孔的点火器,可大大提高烧氧的效率和成 功率,避免了物流的混乱和不正常的事故发生,提高了中间包的连浇炉数 以及铸机设备的作业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4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