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突钻掘锚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5028.5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1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彦武 |
主分类号: | E21C25/00 | 分类号: | E21C25/00;E21C25/66;E21C25/68;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1上海市闵行区漕***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突钻掘 锚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一般“双突”掘进工作面的新型装备,即防突钻掘锚机组。
背景技术
在一般“双突”即煤与瓦斯突出掘进工作面,不仅很难实现快速掘进,更主要的是存在“双突”的隐患,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提高掘进速度,应采用钻放瓦斯和煤层压力、截割、快速装运和及时打锚支护的联合掘进工艺。开发研制与其相配套的多功能机组,就显得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快速掘进和安全生产,本实用新型防突钻掘锚机组,将防突钻机、锚杆钻机、手持式钻机与悬臂式掘进机有机的结合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组主要由截割、行走、装运三大机构、以及机载防突钻机、机载锚杆钻机、手持式钻机和液压、喷雾冷却、电气三大系统,通过主机架组件将各执行机构有机组合于一体。同时提供“四源”即防突钻机、装运行走、锚杆支护和后配套转载机四组动力源。采用电机和液压驱动,纵轴截割,履带行走,星轮装载,刮板输送机运输,集中控制。机载防突钻机工作时位于截割部左侧前面;不工作时,通过截割部左侧滑道和收放油缸收放于截割部后部。机载锚杆钻机工作时,通过活动支架移到需要钻眼的位置;不工作时,收放置于行走部前两侧。手持式钻机通过高压胶管与机组相连,不工作时放在油箱盖板上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煤矿井下一般“双突”掘进工作面,实现高效安全快速掘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构造图。图2是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1中:1机载防突钻机 2截割部 3升降油缸 4收放油缸 5装载部 6铲板油缸 7主机架组件 8机载锚杆钻机 9操纵台 10油箱 11手持式钻机12行走部 13泵站 14电控箱 15后支撑组 16刮板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机载防突钻机(1)工作时位于机组截割部(2)左侧前部,不工作时,通过截割部(2)左侧滑道和收放油缸(4)收放于截割部左侧后部。截割部(2)位于机组前上部,通过销轴和升降油缸(3)与主机架组件(7)相联。装载部(5)位于机组前下部,通过铲板油缸(6)、支耳及销轴与主机架组件相联。左右行走部(12)分别位于机组左右下侧,通过支口和螺栓与主机架组件(7)相联。操纵台(9)和油箱(10)分别位于机组左右侧上部,分别与主机架组件(7)、行走部(12)相联。后支撑组(15)位于机组后部下侧与主机架组件(7)相联。电控箱(14)和泵站(13)分别位于机组左右侧后部,与后支撑组(15)及主机架组件(7)相联。刮板输送机(16)位于机组中部,与主机架组件(7)相联。机载锚杆钻机(8)位于机组前部两侧,通过活动支架与行走部(12)相联。手持式钻机(11)通过高压胶管与操纵台(9)司机座位下的接口相联。
在图2中:本机组除截割部采用电机驱动外,其余全部采用液压驱动,其动力由一台电机供给,通过传动箱驱动一台双联齿轮泵和一台三联齿轮泵,分别向五个独立的液压回路供油即行走回路、装载回路、转载-手持钻机回路、刮板机-防突钻机回路、锚杆钻机-油缸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彦武,未经王彦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升降公路防撞护栏立柱
- 下一篇:一种复合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