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055032.1 申请日: 2008-01-24
公开(公告)号: CN201163229Y 公开(公告)日: 2008-12-10
发明(设计)人: 代洪刚 申请(专利权)人: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L19/06 分类号: G01L19/06;G01L19/00
代理公司: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屈蘅;李时云
地址: 2012***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压力 测量 精准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防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气相沉积设备(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和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中通常都会设置用于检测设备反应腔压力的压力表,为使测得的反应腔的压力更加能反应晶圆所处位置的压力,通常会将压力表设置在设置晶圆的反应腔的底面上。

如图1所示,其显示了气相沉积设备反应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气相沉积设备的反应腔1通过竖直连接在其底面上的测试管道10连接至压力表11,该反应腔1还具有竖直连接在其底面上的抽风管道12和抽风装置13,通过该抽风装置13将反应腔1的反应尾气排出。在反应腔1内进行CVD或PVD工艺时,晶圆设置在反应腔1的底面上,除在晶圆上生成所需的薄膜外,还会在测试管道10的入口处沉积薄膜,该进入测试管道10的薄膜会堵塞测试管道10,极大的影响压力表11测试出的反应腔压力的精准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以避免竖直连接在反应腔底部的压力表的测试管道被堵塞,并提高压力测量的精准度,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通过所述防堵装置可避免测试管道被堵塞,并可大大提高压力测量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设置在气相沉积设备的反应腔中,该反应腔通过一竖直连接在其底面上的测试管道连接至一压力表,该防堵装置用于防止该测试管道被堵塞,该防堵装置具有相互连通且分别用于设置在测试管道和反应腔中的引流导管和防堵腔室,该测试管道的直径大于该引流导管且小于该防堵腔室,该防堵腔室的侧面上具有多个通气孔,当引流导管设置在测试管道中时,该测试管道被该防堵腔室遮盖。

在上述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中,该防堵腔室为一圆柱体腔室或一长方体腔室。

在上述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中,该通气孔的最低处距离防堵腔室底面的距离为5至8毫米。

在上述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中,该引流导管设置在该防堵腔室底部中央。

在上述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中,该多个通气孔均匀排布在该防堵腔室的侧面上。

在上述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中,该反应腔还具有竖直连接在其底面上的抽风管道和抽风装置。

与现有技术并未在竖直连接在反应腔底面上的测试管道上设置防堵装置,从而致使测试管道被堵塞进而影响压力表测量出的反应腔压力的精准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堵装置具有相互连通且分别用于设置在测试管道和反应腔中的引流导管和防堵腔室,当引流导管设置在测试管道中时,该测试管道被该防堵腔室遮盖,如此可避免气相沉积工艺所生成的薄膜堵塞测试管道而影响压力表测试反应腔压力的精准度,并可大大提高在反应腔进行的气相沉积工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为气相沉积设备反应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在反应腔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2和图3,并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压力测量精准度的防堵装置2设置在气相沉积设备的反应腔1中,用于防止所述测试管道10被堵塞,所述防堵装置2具有相互连通且分别用于设置在测试管道10和反应腔1中的引流导管20和防堵腔室21,且所述引流导管20设置在所述圆柱体腔室21的底部中央。所述测试管道10的直径大于所述引流导管20且小于所述防堵腔室21,所述防堵腔室21为圆柱体腔室或长方体腔室,且其侧面上具有多个通气孔210,所述多个通气孔210均匀排布在所述防堵腔室21的侧面上。所述通气孔210的最低处距离防堵腔室21底面的距离范围为5至8毫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堵腔室21为圆柱体腔室,所述通气孔210的最低处距离防堵腔室21底面的距离为5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