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卡式反复使用型手腕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5267.0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6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G09F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4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式 反复 使用 手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腕带,特别涉及一种插卡式反复使用型手腕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医学护理领域中,在江苏的一些医院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所有患者都配带了这样的一次性标识,重症监护病房里的患者手上都会带上不同颜色的腕带,这是江苏省医疗部门目前正在试行的一种安全识别系统。腕带可以帮助病人接受到更加准确、快捷的治疗。在南京的鼓楼医院,手腕上戴绿色标识的,表示这名患者是危重病人,需要特别看护,但没有过敏史;而戴红色标识的患者,则表示有过敏史,提醒医务人员时刻注意,以免给患者使用了过敏性的药物。每个带子上都有病人的名字、姓别、住院号、有无过敏反应等信息,标识小腕带不仅缓解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更大大降底了医疗风险,为患者的就医安全提供了保障。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红色腕带”活动正式启动。今后,来这里的急诊危重病人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戴上一次性“红色腕带”,急诊手术病人将戴上一次性“蓝色腕带”。从医院接诊到病人出院这段时间内,凡佩戴上述标志的病人不用排队,由专人护送,所有科室的检查都为其开绿灯。凡是戴此标志的病人,所有患者都要无条件为其让路,所有科室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无需排队,优先检查。现第六人民医院所有住院病人都使用一次性手腕带,以减少各个环节中的疏漏,杜绝差错事故,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效果很好,但所需费用也很高。
在国外的医学护理领域中,使用彩色照片腕带减少身份识别错误,Lexmark的彩色腕带解决方案提供两个患者关键标识,将患者身份识别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它在患者的腕带上添加了一张彩色照片。腕带上用激光清晰印有一张彩色照片,它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快速、准确地确认患者的身份;当患者无法回答问题时,这一点至关重。在腕带上添加条形码可以进一步确保一致、准确的ID,同时简化了从患者的医疗记录传输重要信息的操作。这两种标识大幅度减少了潜在的错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插卡式反复使用型手腕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卡式反复使用型手腕带,其特征在于,该手腕带包括卡片、带体、套环、雌雄粘贴,所述的套环设在带体一端,所述的雌雄粘贴设在带体另一端,所述的带体中部设有一夹层,所述的卡片设在夹层内。
所述的夹层设有封口,该封口为一次性密封封口。
所述的带体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带体包括红色、粉红色、蓝色、绿色、白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让85岁以上的老人、老干部、军人、残疾人,意识障碍住院病人等一些弱势群体服务对象在看病过程中能得到真正的关爱。更好关心特殊人群,本实用新型成本较低,易于较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卡式反复使用型手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卡式反复使用型手腕带包括带体1、套环2、卡片3、雌贴4、雄贴5。手腕带象手表带式样,开口是雌雄粘贴,从对面的套环2内穿过反过来一粘就可以了,便于使用。当中可以插卡片3,插好后背后象信封开口一样将双面纸揭去,粘好后就不能再打开。
卡片3上有病人的基本情况,带体1共有五种颜色,红色、粉红色、蓝色、绿色、白色,分别由五大人群使用:
A.85岁以上老人(红色)
B.老干部(粉红色)
C.军人(蓝色)
D.残疾人(绿色)
E.意识障碍的住院病人(白色)。
通过佩戴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病人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1寸彩色照片、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主要病例、医保卡号、电话、地址等。手腕带的材料,使用柔软无毒防静电防水的塑胶材料制作而成,可反复使用,可防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经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