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5665.2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7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根;任廷柱;姬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涉及能消除桥头跳车或者用于轨道交通因沉降带来的行车不平顺和改善钢轨的受力状况的桥台结构。
背景技术
长三角地区的桥梁往往会发生桥头跳车的现象。桥头跳车问题一直是困扰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桥头跳车问题不但没有很好解决,反而成为更加普遍的现象。以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往往从设计计算上、工程措施上(设置搭板、地基处理)来减小沉降差;市政养护部门则采取贴“狗皮膏药”的形式在沉降部位贴一大块沥青,以达到消除沉降差。一般要不了1、2年在贴“狗皮膏药”的地方又会产生新的差异沉降;再说,贴上去的“狗皮膏药”与原先的路面结合不容易处理好,在车轮反复的碾压和撞击下很容易产生脱落和开裂,影响修补效果。桥头产生跳车不但直接影响车辆的通行能力,也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桥头跳车还会使得所运输的物品产生损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桥台结构,它能方便的消除桥头跳车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桥台结构,它主要包括台体,位于台体上端的台帽,其特征在于:在台帽与台体之间设有调节支座,在台帽与台体的一侧面设有可活动台背。
本实用新型解决桥头跳车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案完全不同,将传统的桥台结构进行了改变,即把原先一个整体的桥台拆分为三部分;即变成不带靠背的台帽、可活动台背、台体三个相互独立的部分,为了能方便的消除桥头跳车现象,在台帽与台体之间设置了调节支座。使用时当台背填土发生沉降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活动台背可随着台背填土沉降而下降,台背填土的顶面与桥梁的顶面就会产生沉降差,此时,可调节(降低)支座的高度,使台背填土的顶面与桥梁的顶面始终保持在同一层面上,桥头跳车现象就不会发生。本桥台结构能方便的消除桥头跳车现象。该桥台结构用于市政、公路工程中能方便的消除因桥头路堤沉降带来的跳车现象;用于轨道交通高架与道路的过渡段,不但能消除因沉降带来的行车不平顺,而且大大的改善钢轨的受力状况,该桥台结构不影响桥梁原有的使用功能。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市政、公路新旧桥梁结构,还可用于轨道交通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桥台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台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的桥台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桥台结构由不带靠背的台帽1、可活动台背2、台体3和调节支座4组成;实施时台帽1、可活动台背2和台体3均是互相独立的,该台帽1是与台体3互相分开的,台帽1与台体3之间放置有用于调节台帽高低的4调节支座。附图中的台背填土的标记为5,可活动台背2是设置在台背填土5和不带靠背的台帽1、台体3之间的构件;所说的可活动台背2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其底端的最低点应低于调节支座4;在台帽1的上端置放桥梁上部结构6,可活动台背2位于桥梁上部结构6的侧面,可活动台背2与桥梁上部结构6之间设有伸缩缝7,即所说的可活动台背2的上部与桥梁上部结构6之间通过伸缩缝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颅脑手术操作台
- 下一篇:航模螺旋桨一次成型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