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回收可调整位置的带瓣膜主动脉支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055941.5 申请日: 2008-03-05
公开(公告)号: CN201168081Y 公开(公告)日: 2008-12-24
发明(设计)人: 秦永文;宗刚军;白元;姜海滨;赵仙先;吴弘;龚善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F2/82 分类号: A61F2/82;A61F2/24;A61L31/02;A61L31/14;A61L27/06;A61L27/38;A61L27/50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黄志达;谢文凯
地址: 200433***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可回收 可调整 位置 瓣膜 主动脉 支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是一种带瓣膜主动脉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经成为老年人心力衰竭、晕厥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认识该疾病虽然已经一个多世纪,但目前对其病因认识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无法进行病因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遏制其病情发展。理想的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措施应既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又能延长其寿命。药物治疗虽然对改善症状有帮助但不能改变疾病的过程。因此,对于适合瓣膜置换的患者而言,外科瓣膜置换仍是一种主要的治疗选择。由于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相对较差,常并存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多系统疾病,事实上许多患者失去了外科瓣膜置换的手术机会。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开展了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的研究,为那些需要外科瓣膜置换的高危老年主动脉退行性变患者,提供了合适的选择,并取得到一些突破。自从2002年,Cribier等首先报道了第一例人体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病例,使得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Cribier A,Eltchaninoff H,Bash A,et al.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implantation of an aortic valve prosthesis for calcificaortic stenosis:first human case div.Circulation.2002;106(24):3006-3008)。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在国外已经成功的进行了数百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外科手术相比,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无需开胸及体外循环支持,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带瓣膜主动脉支架发展已经经过三代:第一代为聚氨酯瓣膜;第二代为牛心包瓣膜;目前为第三代,代表性产品有两个,一为Cribier-Edward生物瓣,马心包制成,比前两代耐压行好,使用寿命长。使用球囊扩张的不锈钢支架,无需鞘管,可顺行或逆行法植入;其二为CoreValve生物瓣,附着于自膨胀镍钛记忆合金支架,需要鞘管固定,只能逆行法经鞘管植入。第三代带瓣膜主动脉支架虽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但由于这项新技术仍面临着支架如何定位、回收的问题,瓣膜固定的问题,合适的手术径路问题,以及术后的瓣膜返流等问题,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仍然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死亡率达10%左右(Feldman T and Martin B.Prospects for Percutaneous Valve Therapies.Circulation 2007;116;2866-2877)。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带瓣膜主动脉支架结构仍然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一方面,无论是球囊扩张的不锈钢支架,还是自膨胀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仍然无法解决可回收的问题,支架一旦释放,就失去对支架的控制,如果支架位置不良,人工瓣膜影响到冠状动脉开口,可以直接威胁到生命;另一方面,现有的支架结构与主动脉根部的结构匹配有不理想的地方,因此,在人工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很容易产生瓣膜周围漏,同时,人工瓣膜直接缝合在支架上,不仅增加了缝合的难度,瓣膜很难缝合在一个平面上,且支架为直管状结构,植入后支架受压,有可能殃及瓣膜,使得三叶瓣膜错位或位置不理想,以致影响瓣膜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可调整位置的带瓣膜主动脉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植入后无法调整位置、回收的缺陷。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可调整位置的带瓣膜主动脉支架,由双喇叭状支架、置于其内的瓣膜、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所述的双喇叭状支架由超弹性镍钛合金管雕刻而成,成菱形网状结构,分为远心端大喇叭口、中间腰部和近心端小喇叭口三个部分,腰部直径小于远心端大喇叭口和近心端小喇叭口;所述的瓣膜缝合在近心端小喇叭口和中间腰部之间;所述的控制装置为螺母、螺杆结构。

所述的螺母为三个均布在远心端大喇叭口上,无焊点捏合连接。

所述的菱形网状结构一圈由12个菱形组成,远心端大喇叭口的12个菱形结构中每四个菱形中有1个菱形伸长出3mm螺母。

所述的腰部与主动脉瓣环的直径匹配,大喇叭口直径略大于主动脉根部的直径,小喇叭口直径略大于左室流出道直径。

所述的远心端大喇叭口直径30mm~35mm、中间的腰部直径24mm~28mm、近心端小喇叭口直径26mm~3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