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小径厚壁管液压胀管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6372.6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10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丁雨民;顾 宙;陈春雄;雎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8 | 分类号: | B21D39/08;B21D4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径 厚壁管 液压 胀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小径厚壁管液压胀管器,用于对核岛及常规岛疲劳换热器小直径管子、管板实施液压胀管,属于胀管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届时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4%左右,核安全二三级换热器,是承担核岛放射性反应堆冷却剂的冷却、预热工作的高度疲劳容器,设备换热管径厚比的要求苛刻,若采用滚珠式机械胀和液袋式液压胀,芯杆直径较小承载负荷大,无法长时间承受高扭矩和高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残余应力小,性能可靠的超小径厚壁管液压胀管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小径厚壁管液压胀管器,其特征在于,由芯杆、前O型圈和后O型圈组成,前O型圈和后O型圈设于芯杆上。
所述的设于前O型圈和后O型圈的芯杆的相应位置设有前槽和后槽,前槽宽为1.5mm-3.5mm,深为1mm-1.75mm,后槽宽为1.1mm-3mm,深为0.5mm-1.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前槽宽深、后槽窄浅的结构,配合前后槽使用线径尺寸不同的O型圈,使该设计在芯杆强度和密封强度间达到了平衡,最终成型的胀接接头其密封性和强度指标均符合RCC-M标准的苛刻要求,实现了核级超小直径厚壁管的液压胀接。同时避免了常规O型圈失效时大面积污染换热管内部的情况,减少了小直径管胀后防腐清污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残余应力小,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超小径厚壁管液压胀管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超小径厚壁管液压胀管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一种超小径厚壁管液压胀管器由芯杆1、前O型圈2和后O型圈3组成。
在安装前O型圈2和后O型圈3的芯杆1的相应位置开前槽和后槽,前槽宽为3.2mm,深为1mm,后槽宽为2.8mm,深为0.5mm,然后将前O型圈2和后O型圈3安装在芯杆1的前槽和后槽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前槽宽深、后槽窄浅的结构,配合前后槽使用线径尺寸不同的O型圈,使该设计在芯杆强度和密封强度间达到了平衡,工作压力为280Mpa-350Mpa,最高冲击压负荷达到400Mpa。
使用该工具成型的胀接接头其密封性和强度指标均符合RCC-M标准的苛刻要求,对成型件按RCC-M F4400要求检验,达成50bar压力下水压试验密封4分钟,拉脱力>6000N的指标。产品胀接中O型圈失效率在2%以下,胀杆使用次数达50次/根,且使用期间胀杆无失效断裂,实现了核级超小直径厚壁管的液压胀接。
同时由于采用“深浅槽和大小圈”结构,控制后圈优先失效,水流在芯杆螺母端受阻后向两侧喷射,有效地控制了O型圈失效时高压流体的喷射方向,在避免波及操作者的同时避免了常规O型圈失效时大面积污染换热管内部的情况,减少了胀后防腐清污的工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6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步冲机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薄板铆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