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生动物的放流标志连接固定用预埋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6521.9 | 申请日: | 200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49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庄平;章龙珍;张涛;刘鉴毅;冯广朋;黄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生 动物 标志 连接 固定 用预埋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动物放流标志用的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标志放流技术是用来研究水生动物洄游习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开发出不同的标志对不同水生动物的洄游习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水生动物标志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标志体积较小,可直接注射于水生动物体内;第二类是用生物染料进行浸泡或注射水生动物;第三类是标志体积较大,需要用一定的连接固定装置悬挂于水生动物体外。第三类标志主要用于大中型水生动物洄游习性的研究,可以获得比常规标志更多的水生动物及环境信息,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青睐。POPUP标志是第三类标志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应用的报道。目前,国内外业已使用的将POPUP标志连接固定于水生动物身体的装置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材质一般为金属,其一端穿入水生动物体内,另一端通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线或麻线穿过连接固定装置末端的孔隙与POPUP标志相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实验对象损伤小,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实验成功率,用于POPUP标志的连接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鲟科鱼类具有骨板这一特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预埋体由医用硅胶体、金属块、硅胶管、连接钢丝组成,其特征是连接钢丝一端与金属块相连,另一端穿过外径1.5毫米的小号硅胶管,小号硅胶管邻近金属块的一端套有一段内径1.5毫米大号硅胶管,然后将金属块及硅胶管的一端埋于硅胶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对实验对象损伤小,能有效降低鱼类的受伤机率,预埋体经久耐用,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实验成功率,特别适合于身体覆有骨板的鲟科鱼类标志放流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常用的POPUP标志连接固定装置。
图2是标志连接固定用预埋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2表示该预埋体包括医用硅胶体1、金属块2、大号硅胶管(内径1.5毫米)3、小号硅胶管(外径1.5毫米)4、连接钢丝5;连接钢丝5一端与金属块2相连,连接钢丝5另一端穿过外径1.5毫米的小号硅胶管4,小号硅胶管4邻近金属块2的一端套有一段内径1.5毫米的大号硅胶管3,然后将金属块2及硅胶管3的一端埋于硅胶体1内。预埋体硅胶体1端用于固定于鱼体内,另一端(连接钢丝5)连接固定于POPUP标志。
本实用新型对6尾中华鲟进行了实验。预埋体植入后,实验鱼死亡率为0,预埋体脱落率为0,实验成功率100%,顺利地完成了中华鲟POPUP标志放流技术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6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