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省油提速涡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7117.3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5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爱民 |
主分类号: | F02M29/02 | 分类号: | F02M2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学雯 |
地址: | 2004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用省油 提速 涡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内燃机燃油系统用进气涡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随处可见,它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汽车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影响汽车发动机的寿命,甚至如果进气不好,使得燃料燃烧不完全,浪费能源,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一般的发动机进气管内的进气气流为直行气流,这种气流状态下,燃油燃烧率普遍不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一般为70%左右,使得燃油无法充分燃烧,浪费能源,同时由于燃油不完全燃烧还会排出有害的汽车尾气,污染环境。如果过多的增加发动机进气量会让火花塞无法点燃;过多的燃油又会让发动机积碳严重,同时形成一种燃油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省油提速涡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汽车用省油提速涡轮,包括一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管内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通过涡轮轴和轴承安装在壳体内。
进一步所述涡轮风扇具有十个扇片,且十个扇片均匀分布在涡轮轴上,每个扇片的离心角45度。
所述涡轮风扇的直径为63mm。
所述壳体外层设置有增加密封性能的硅胶套。
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密封安装用的金属卡箍。
安装时,用硅胶套套紧壳体置于进气管内紧靠缸体进气,如发动机进气管与壳体尺寸相匹配,则不需要安装硅胶套,直接安装于进气管内,安装方向为涡轮风扇朝外面向空气进入方向;然后用金属卡箍将壳体固定在进气管内;接着将进气管装回原位固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提升燃烧室进气量,加速进气歧管空气流速,使燃烧室进气效率大幅提升;改善油气混合的进气品质;进气量大幅提升,动力感明显增强;空气及燃油流过本产品时,涡轮旋转增压提高了油气混合比,使得中低速扭力增加,燃烧效率大幅提升;因燃烧效率提升,汽车的排气节油、净化、提速等效果显著。经实地测试每箱油可以多行驶30----60公里,发动机寿命延长10万公里以上;动力提升10%-25%,发动机更加强劲,提速更加快捷;明显消除发动机噪音,净化尾气,降低尾气污染物排发量40%;物理原理设计,涡轮增压技术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对油路系统不作任何改变,无须供电维护,对汽车无任何不良影响,节能环保,省钱省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省油提速涡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省油提速涡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省油提速涡轮的涡轮风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稀薄燃烧”法告诉我们发动机进气量已经充裕了,因为节气门只要开启到比正常工作时所需的角度较小的状态时,就能有相同的进气压力了,由于节气门开启角度变小,喷油嘴喷油量自然变小,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并且燃油充分燃烧后,可明显降低发动机的积碳,积碳减少,发动机磨损变小,发动机工作噪音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本实用新型产品工作时,以30000转/分钟旋转,改变进气方式,使直流气流变为增压旋转气流,使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在发动机气缸内形成稀薄燃烧环境,进而将燃油燃烧率从原来的70%提高至98%以上。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汽车用省油提速涡轮,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一涡轮风扇2,所述涡轮风扇2通过涡轮轴21和轴承3安装在壳体内。
参看图2,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轴承安装槽11,轴承安装槽11,用于安装轴承3于壳体内,轴承3为双球轴承。涡轮轴21插入轴承3内。
参看图3,进一步所述涡轮风扇2具有十个扇片,且十个扇片均匀分布在涡轮轴上,每个扇片的离心角45度。所述涡轮风扇2的直径为63mm。
另外壳体外侧设置有密封安装用的金属卡箍(图中未示出)。
在需要的情况下,壳体1外层还设置有增加密封性能的硅胶套(图中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爱民,未经黄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滞环电流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