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主式咽鼓管吹张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7472.0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2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平;王家东;金晓杰;张淳;钱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式咽鼓管吹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装置,特别涉及治疗耳朵的装置,具体的是一种自主式咽鼓管吹张器。
背景技术:
咽鼓管功能不良和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病,长期的咽鼓管功能不良可以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而分泌性中耳炎是导致慢性中耳炎以及继发性耳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以及由此导致的慢性中耳炎可能影响到儿童语言、对话和认知能力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中耳粘连、硬化和胆固醇肉芽肿,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2200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就诊,直接和间接导致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报道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约4.25%左右;香港地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于7%。因此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有效治疗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咽鼓管和中耳的可以通过通气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应用的可改善咽鼓管和中耳通气的治疗仪器有咽鼓管吹张管和波氏球。但是,现有技术中,咽鼓管吹张管需要在医生的操作下完成,从鼻腔插入导管在盲法下找到咽鼓管咽口后向中耳通气,治疗过程中若操作不慎可能造成创伤;波氏球吹张也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在患者做吞咽动作时,通过波氏球从前鼻孔向鼻腔正压通气达到促使咽鼓管开放的目的,治疗中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如果配合不好,容易失败。以上两种方法都是被动性外力加压,可因施压不足或施压过大造成失败或伤害。此外,在儿童患者,以上的治疗装置因患儿不能配合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主式咽鼓管吹张器,所述的这种自主式咽鼓管吹张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临床改善咽鼓管和中耳通气的治疗仪器因施压不足或施压过大造成手术失败或者给病人带来伤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自主式咽鼓管吹张器由一个气囊和一个三通管构成,所述的三通管由一个主管、一个左支管和一个右支管连接构成,其中,所述的主管与所述的气囊连通,所述的左支管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左侧橡胶通气管,所述的右支管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右侧橡胶通气管,所述的左侧橡胶通气管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左侧鼻腔接入管,所述的右侧橡胶通气管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右侧鼻腔接入管,所述的左侧鼻腔接入管和右侧鼻腔接入管的管端各自设置有一个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侧鼻腔接入管和右侧鼻腔接入管的外壁分别呈橄榄球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侧橡胶通气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左支管上和左侧鼻腔接入管上,所述的右侧橡胶通气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右支管上和右侧鼻腔接入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和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中,患者将左侧鼻腔接入管和右侧鼻腔接入管分别塞入双侧鼻孔,通过鼻腔向左侧鼻腔接入管和右侧鼻腔接入管内吹气,空气经过三通管进入气囊,使气囊膨胀,随着气囊的膨胀,管道以及鼻腔内压力逐渐升高,达到一定压力时,咽鼓管受压开放,实现治疗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囊储存气体并获得压力,由患者根据其咽鼓管通气的缓解情况任意调节压力,并通过双鼻腔参与吹张,可平衡双侧鼻腔的压力,实现主动性加压治疗,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被动性加压,可以自主性控制压力大小,安全有效,同时治疗过程有一定的娱乐性,容易被儿童接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主式咽鼓管吹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主式咽鼓管吹张器,由一个气囊1和一个三通管2构成,所述的三通管2由一个主管21、一个左支管22和一个右支管23连接构成,其中,所述的主管21与所述的气囊1连通,所述的左支管22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左侧橡胶通气管3,所述的右支管23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右侧橡胶通气管4,所述的左侧橡胶通气管3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左侧鼻腔接入管5,所述的右侧橡胶通气管4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右侧鼻腔接入管6,所述的左侧鼻腔接入管5和右侧鼻腔接入管6的管端各自设置有一个进气孔7。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侧鼻腔接入管5和右侧鼻腔接入管6的外壁分别呈橄榄球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侧橡胶通气管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左支管22上和左侧鼻腔接入管5上,所述的右侧橡胶通气管4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右支管23上和右侧鼻腔接入管6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和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中,患者将左侧鼻腔接入管5和右侧鼻腔接入管6分别塞入双侧鼻孔,通过鼻腔向左侧鼻腔接入管5和右侧鼻腔接入管6内吹气,空气经过三通管2进入气囊1,使气囊1膨胀,随着气囊1的膨胀,管道以及鼻腔内压力逐渐升高,达到一定压力时,咽鼓管受压开放,实现治疗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沫泵
- 下一篇:一种活动顶篷的篷杆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