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堆测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7569.1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0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中;王定宇;孙伟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测量装置的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测量煤堆温度的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冶金、煤炭和水泥行业,地面储煤场的煤堆自燃灾害十分严重,煤氧化自燃既是重大的事故,也降低了煤的经济价值。
煤堆氧化自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煤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煤中的碳、氢等元素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CO、CH4及其他烷烃物质。煤的氧化又是放热反应,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使煤的堆积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煤的氧化,放出更多的可燃物质和热量。当煤堆的热量聚集使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即会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而引起自燃。
根据上述电力、冶金、煤炭和水泥行业的煤堆发生自燃的实际情况看,发生自燃的部位既不在煤堆的表层,也不在煤堆深部,而在煤堆的表层以下。
一般,煤堆的结构分成以下层次:
冷却层:处于煤堆的表层,层厚约0.5~1.5m,该层煤较松散,与空气接触充分,虽发生氧化反应,但由于散热条件好,所以不会发生自燃。
氧化层:该层位于冷却层以下,层厚在1~4m左右,与空气接触的程度仅次于冷却层,但散热差,因此,该层具备煤自燃的所有条件,一旦达到自然发火期即会自燃。
窒息层:该层位于氧化层以下,煤层相对压实,供氧不充分,且含水率较高,氧化程度较低,不易发生自燃。
煤在自然堆放时,一般中心部位处颗粒较细,越往四周颗粒越粗,相应的,从中心往四周,空隙越来越大,通风散热条件越来越好,冷却层和氧化层越来越厚。自燃一般发生在氧化层。因此,对不同种类的煤堆的氧化层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防自燃监控温度,通过对该种煤堆氧化层温度的测量来预测煤堆是否会发生自燃。
目前,传统的煤堆测温装置是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管子插入煤堆某一深度,然后将一根用绳子连接的温度计放入管子内部,进行温度测量,这样测温的缺点是,在管子插入到氧化层的过程中,由于管子插入煤堆的一端是开口的,煤堆表面的煤并没有因为管子的插入被挤开,而是留在管子的内部,虽然在管子插入煤堆过程中,煤堆表层的煤会随着管子有一定程度的下沉,但其依然是表层的煤,即,传统测量方法测量的是煤堆表层的煤的温度,使测温部件不能准确测出氧化层的实际温度。此外,由于管子上没有高度指示的标记,测温管子需插多深,全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判断,这也导致不能较准确测出氧化层实际温度的一个原因。由此可见,传统的煤堆测温装置由于其结构的缺陷,不能较准确测出氧化层实际温度,以致不能真正起到对煤堆进行安全监控的作用,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一种能够准确测量煤堆氧化层温度,以对煤堆进行安全监控的煤堆测温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煤堆测温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管子,一端带有内结合构件,外表面刻有长度标尺;
金属头,固定于管子的带有内结合构件的这一端,是由导热金属制成,金属头的一端是带有倾角的斜面,另外一端是开有凹槽的开孔端,开孔端的外表面置有外结合构件,所述内结合构件与外结合构件结合连接;
测温部件,置于所述金属头的凹槽内,测温部件的电源线与信号输出线通过所述管子的内部从管子的另一端引出;
填充物,置于所述测温部件与凹槽的槽壁之间;
电源和读数装置,置于所述管子的外部,从所述管子的内部引出的电源线与信号输出线连接到该电源和读数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煤堆测温装置由于测温部件是安装在管子一端的金属头内,而该金属头与管子螺接并由导热金属制成的,管子的外表面置有插入煤堆深度的标尺,因此,管子的金属头能较准确地被置于煤堆的氧化层,置于金属头内的测温部件能准确测出氧化层的温度,起到对煤堆进行安全监控的作用,以防煤堆发生自燃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煤矿企业、火力发电厂、炼铁厂、码头等有煤堆放的场所使用,且造价很低,易于维护,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煤堆测温装置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煤堆测温装置中的金属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煤堆测温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