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7771.4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3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任三兵;樊俊飞;叶长宏;赵顺利;方园;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11/1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带连铸用壁面 压迫 型布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辊薄带连铸领域,特别涉及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
背景技术
双辊薄带连铸是以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浇注辊为结晶器,将液态金属直接生产成厚度小于10mm薄带钢的生长工艺。与传统薄带生产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缩短工艺流程、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带坯力学性能等优势,因此该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近终形连铸技术之一。
薄带连铸过程是一个与传统连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铸轧过程。它的主要工艺是将钢液注入到中间包后,通过水口将钢液分配到布流器内,再由布流器注入到两个水冷结晶辊与侧封板围成的溶池内,钢液在两个结晶辊的表面逐渐凝固形成坯壳,在两个结晶辊连线附近完全凝固后,通过两个辊的反向转动发生轧制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的致密金属带。
合理的布流系统对于双辊薄带连铸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布流系统直接影响到薄带产品的质量,据文献报道,溶池液面波动幅度超过±2mm时,带坯就会出现纵向裂纹;但溶池液面流体区域过于平静,又不利于溶池上部钢液的更新,容易造成液面结壳,因此如何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是浇注出合格薄带的前提条件。
美国专利第6073680、5857514、6125917、6012508号等所公开的分配器,它位于中间包的下方,形如小的中间包。由中间包流入的钢液通过另一端的一条窄缝流入到下方的布流器内,该布流器的端部均为直角形,且端部无布流孔。
这样的布流器形式有如下不足:
1.结构较多,增加了设备的额外运输环节;
2.中间过渡包的增加将会增加其安装难度,在起降时需要配备另外的机构;
3.由于钢液直接通过窄缝落入到下方的布流器中,过大的落差引起的布流器内部的波动也较大,没有平湍的作用;
日本专利JP1317658公布了一种布流器,在布流器的底部平铺一块多孔耐火材料板,钢液通过中间包的水口流出后,首先到达多孔耐火材料板上,多孔材料板具有较好的平湍作用,而后钢液通过小孔流入布流器底部,通过小孔流出至钢液溶池中。
该专利的主要不足是:
1、尽管多孔耐火材料板具有很好的平湍作用,但是在大流量、高拉速的浇注条件下,布流器由于耐火材料板的通钢量有限,容易发生外溢;
2、多孔耐火材料板通过微孔来输送钢水,遇到钢液中的微小颗粒夹杂物,将形成堵塞,逐渐影响钢液的通过量;
3、多孔耐火材料板能否合适的通过钢水尚需验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实现钢液流能够平稳的分布到两个结晶辊之间的溶池中,同时改变布流器的底部出钢方式,使得后续轧制的过程形成纵裂等缺陷的机会减少;实现溶池中温度的均匀合理分布,减少钢液在布流器和侧封板等位置的结冷钢机会。采用新型的布流方案还将减少过渡包机构,减少设备的运输和准备等环节,为布流器的安装提供更大的余地;新的布流器系统还将减少耐火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连接中间包;其包括,水口,其形状为直筒型;抑湍槽,连接于水口下端,其为一箱体结构,上端板开有连通水口的连接通孔,上端板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供溢流的冒出孔;布流器,其为一上端开口的箱体,下部两侧开有供钢水流出的吐出孔或狭缝,所述的抑湍槽插设于布流器箱体结构内,抑湍槽与布流器内壁保持一定间隙,使从抑湍槽溢流钢水进入布流器。
又,所述的抑湍槽内腔下部侧壁为斜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抑湍槽内腔底部对应水口处设缓冲块。
抑湍槽用以将水口流出的高速金属液流封闭在内,仅通过上端板冒出孔流出;抑湍槽四周与布流器留有一定的间隙,用以通过钢水,布流器插入到钢水溶池中一定距离,同时布流器与结晶辊之间保持一定的宽度,以使钢水能顺利的在溶池中更新,结晶辊之间反方向转动,轧制凝固的钢水形成薄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间包中的钢液通过水口注入到抑湍槽中,钢水在抑湍槽中混合充分后,通过上端板之间的冒出孔流出,然后钢水沿着抑湍槽和布流器之间的空隙向下流,到达底部后从布流器的吐出孔流出,形成金属溶池;由于水口内部的金属液流量非常大,所以从抑湍槽的冒口中溢出时的流量也非常大,而抑湍槽与布流器内腔之间的空隙保持在一定的宽度,这样钢液在大量的涌出口,将在布流器的内部形成液位,而此液位也将覆盖整个抑湍槽,至此,使得钢液的湍动仅在抑湍槽上部进行,对底部布流器吐出孔的影响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机构简单,省去了过渡包的环节,节约了工序和耐火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锌浸出过程中回收稀有金属的方法
- 下一篇:旋转密封式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