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底坑附墙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8044.X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00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归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归鼎华 |
主分类号: | B66B11/08 | 分类号: | B66B11/08;B66B9/187;B66B5/28;B66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1521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底坑附墙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绳曳引式电梯,具体涉及一种在已建楼房加装电梯时需要增设一个附在墙外的无底坑附墙电梯。
背景技术
附墙电梯是附着在建筑物外墙上运行的电梯,它不占用建筑面积,适用于没有电梯井道的已建楼房加装的电梯,当然也可以在新建的房屋上安装这种电梯,由于附墙电梯的成本较低,可作为经济性电梯加以推广。一般电梯都设有底坑,电梯底坑是为了保障下坑操作的人员的安全设置的。电梯轿厢的底部装有下导靴,轿厢和对重下方的底坑上装有缓冲器。下坑操作的主要对象是缓冲器和下导靴,其次是有些称量传感装置安装在轿厢底部,底坑需有排水设施。附墙电梯紧贴多层建筑物的墙体安装,建筑物原有的基础就较浅,墙边往往还埋有管道和电线,如果再挖个一二米深的电梯底坑是不现实的。又,现行的附墙电梯除液压传动外都是采用2:1传动,采用复绕滑轮和两倍钢丝绳,没有机箱,井道拥挤,绳速高,噪声振动不易控制,曳引轮包角都在180度以下。因此如何将附墙电梯设计为无底坑电梯是业内人士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安全、实用、节能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它能解决多层住宅附墙电梯底部与建筑物基础的矛盾,同时可以简化曳引传动和井道空间,降低绳速,减少噪声振动,增加曳引轮的摩擦传动能力,降低造价。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底坑附墙电梯,包括附墙井道、一机箱、一曳引机、两导向轮、一轿厢、一对重、一组钢丝绳、一对轿厢缓冲器、一对重缓冲器、一对下导靴、一称重装置、一对安全钳、一双向限速器及一护脚板,其中,所述附墙井道固定在一埋入地下且顶面比建筑物的室内地坪低而与室外地坪相当的实体基础上;所述机箱支撑在附墙井道顶部的三根平行设置的顶梁上,该三根顶梁的上端面中间横向支撑一根主梁;
所述曳引机和导向轮安装在主梁上;所述一对轿厢缓冲器分别安装在对应轿厢两侧直梁下方且靠近附墙井道壁板的实体基础顶面上,所述轿厢两侧直梁的下端分别对应轿厢缓冲器位置安装缓冲器撞板;所述对重缓冲器安装在对应对重下方且靠近附墙井道壁板的实体基础顶面上,所述对重的下端对应对重缓冲器位置安装一缓冲器撞板。
上述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其中,所述一对下导靴分别设在轿厢两侧直梁的下部并位于安全钳的上方。
上述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其中,所述称重装置设在轿厢顶部的钢丝绳的端头下。
上述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其中,所述实体基础的顶面上相应护脚板下方开设一可容纳护脚板的槽穴。
上述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其中,所述附墙井道底部的一层壁板为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其中,所述曳引机和两导向轮并排固定在主梁上且曳引机位于一侧;所述钢丝绳的两头从曳引轮上出来后分别引入两个导向轮的上方,绕至导向轮下方后分别与轿厢和对重固定联结,绕绳比为1:1;所述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为200°~250°。
上述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其中,所述位于轿厢两侧的下导靴、安全钳及缓冲器撞板分别安装在一集成板上,该集成板与轿厢的底盘和直梁紧固联接在一起。
上述的无底坑附墙电梯,其中,所述曳引机带有安全制动器且采用同步行星的传动方式,所述安全制动器电路与双向限速器的触点相联。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无底坑附墙电梯的技术方案,即在附墙电梯的附墙井道底部不设底坑,只设一个实体基础,将轿厢的缓冲器一分为二,移置到轿厢的两侧连同对重缓冲器三者均挨近附墙井道的壁板,下导靴移至直梁的下部,称重装置设于轿厢顶部的钢丝绳的端头下方,护脚板下方基础中开设一可容纳该板的槽穴,附墙井道靠近底部的壁板可拆卸,使维修操作均可在附墙井道外边完成,进而缓解了电梯底部与建筑物基础的矛盾。又,曳引机和滑轮并列安装在井道顶部的机箱内,曳引机在靠墙一侧,使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达到200°~250°,由此大幅度提高了钢丝绳的抗打滑能力,又降低了绳速,减少噪声振动,增加曳引轮的摩擦传动能力,降低造价,简化了传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底坑附墙电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底坑附墙电梯的附墙井道的底部平面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底坑附墙电梯的轿厢上缓冲器、下导靴、安全钳及集成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底坑附墙电梯的导向轮与曳引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归鼎华,未经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归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8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