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8237.5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季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002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记本电脑 冷却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笔记本电脑的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笔记本电脑进行冷却降温的装置。
(二)背景技术
公知,笔记本电脑以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而广受人们的喜爱,尤其随着计算机制造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功能增加、速度提高、价格降低,更成为移动办公不可忽缺的工具手段了。
但是,由于其体积小,元件集成度高,运算速度高,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狭小的空间中也不易散发,常成为使用者的一个心患:影响或降低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和寿命,易出现不稳定性等故障。尤其,进入夏天,对长时间操作的笔记本电脑,几乎必须配备降温冷却装置了。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将笔记本电脑提高架空的装置,将电脑放在一个降温架子上,并启动架子中的一个或若干风扇,靠不断运行的小型风扇来驱散带走计算机散发出的热量。我们知道,靠空气流动来降温,效果是较差的,在小范围内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更有限,散热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小功率的笔记本电脑外拖一件由多个风扇运行的排风冷却装置,消耗能量,给笔记本电脑供电系统增加负荷,风扇运转发出的震动噪音等缺点,使得冷却技术并不合适。
日本出现了一种小薄袋装冷却液的装置,放置在笔记本电脑下部进行降温,其直接与电脑接触,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较前者效果优越。
用水、冷却液、液体进行冷却的效果远好于空气流动的方式,然而,现有技术为了携带方便,其冷却液袋容积较小,因此,其降温效果的能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冷却液价格较高,使用成本高。再者,袋装冷却液,是软性的外壳,笔记本电脑放置不平稳,易抖动,不利电脑操作。如果将冷却液袋制成较大容积,不仅操作时存在放置不稳定状态,而且当使用人将电脑放置在膝部,软外形的冷却袋,部分下垂使得冷却袋不易与笔记本电脑整体服帖地相接触,使用和冷却效果均受影响,移动不方便。电脑直接压在冷却袋上,易造成冷却袋的破损,此方案亦不属一种理想的笔记本电脑降温装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提供携带方便,成本低廉、降温效果好、便于电脑操作使用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此来实现的。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呈矩形的框架中设置一块由高度调节机构支撑的托板,在托板上方放置冷却水袋,框架上放置笔记本电脑。
本技术方案,由调节托板高度,使得托板上方放置的冷却水袋在托板的“挤压”下充分与笔记本电脑底板接触,吸收电脑释放的热量,冷却整体电脑的温度,当冷却水袋中的水温度升高后,放出热水,重新灌入冷水又可以进行冷却操作了,调节托板高度至恰好冷却水袋接触电脑底板又不至电脑脱离框架产生操作电脑不稳定状况。
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框架的底边以转轴结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为,在托板的另一侧由楔块从托板的下部垫入。本技术方案由呈三角形或其它形状的楔块从托板的外侧下部垫入,可以方便地抬高该侧的高度,所述方案结构特别简单。
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框架的底边以转轴结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为,在框架的两侧的侧板上开设长槽孔,在长槽孔中插入调节杆垫入托板下方。当调节杆放在靠近转轴侧,托板高度抬高,当调节杆放在远离转轴侧,托板高度降低,由此调节托板上方放置的冷却水袋恰好既接触笔记本电脑底板,又使电脑未离开框架。
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框架的底边以转轴结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为,在托板的另一侧由带螺杆的拨盘旋入下方的螺母中。随着螺杆在螺母中深浅不同而改变上方对托板的顶出高度,本技术方案调整精确、方便、平稳。
所述冷却水袋为塑料、橡胶或涂塑胶布材质,设有冷却水注入口和密封盖。
所述冷却水袋为普通的热水袋。现存的热水袋冬夏可以两用,冬天取暖,夏天降温电脑。
使用时,首先将冷却水,包括普通自来水从冷却水注入口注入冷却水袋2,将灌满冷却水的冷却水袋2盖紧密封盖,将冷却水袋2置入托板上。
逐渐高度调节机构的高度,直到框架恰好托住电脑,而电脑的底面又接触到冷却水袋2。此时,冷却水袋2既可完全地接触笔记本电脑,充分地吸收,传导电脑中产生的热量,而框架又稳定地托住电脑,丝毫不影响使用者平稳地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8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掺铁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精密成形零件的脱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