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9047.5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51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扈丽杰;陈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启元空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B01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80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混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供两种气体混合的气体混合器。
背景技术
在金属冶炼中采用富氧空气代替空气熔炼是强化生产、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率的重大技术措施。
富氧熔炼是利用鼓入炉内的富氧空气在炉子风口区域与加入炉内的焦炭和炉料中的硫化物进行剧烈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高温炉气和高温熔体,所产生的高温炉气在通过料层上升的过程中与炉料充分发生传质与传热,其温度逐渐降低,含氧量也逐渐减少,而SO2的浓度却不断升高,然后被高温风机通过管道进入烟道,经烟道输送去制酸处理。因此鼓入炉内的空气需要是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一般是通过将氧气和空气进行混合而成,现有的气体混合器混合慢,跟踪慢(一般30分钟左右),无法满足产品氧浓度频繁变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混气速度快、平稳、均匀的气体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器包括混气室、氧气进口管、空气进口管、混合气出气管,所述的混气室一端设置氧气进口管,另一端设置空气进口管,该空气进口管轴向延伸至混气室内,在空气进口管的尾部设有相互错开的多个槽孔,并在其尾端设有锥帽,所述的混合气出气管设置在混气室径向侧面。
所述的氧气进口管为锥形管。
所述的空气进口管的尾端延伸至靠近氧气进口管。
所述的槽孔设有2~20个,各槽孔的面积相等。
所述的槽孔包括长方形槽孔或圆孔。
所述的多个槽孔设置在空气进口管尾部的径向侧面。
所述的混合气出气管设在混气室靠近空气进口端,并为偏心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混合器将空气和氧气的进口管分别设置在混气室两端,空气进口管将空气送至氧气入口管附近,并通过其尾部开设的槽孔流入混气室,与从锥形氧气入口管过来的氧气混合,氧气进口管采用锥形管,可减少流体冲击和阻力,空气由槽孔内发散流出,大大增加了二种气体相遇时的接触面积,而且混合气出气管设置在靠近空气进口端的混气室侧面,混气室有一定长度,空气和氧气在混气室内开始混合,并不断冲撞接触,均匀混合后从混合气出气管流出送至用户,且出混合气气管采用偏心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气体混合均匀,得到一定氧浓度的气体,配比后气量可达6250Nm3/h,氧含量范围可在21%~85%。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平稳、混合均匀等特点,氧含量要求范围宽,变化频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结合附图按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实施例,用以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和氧气的气体混合器,该混合器包括长990mm、直径450mm的圆柱形混气室5、该混气室5一端设置长250mm的空气进口管1,另一端设置长375mm的氧气进口管3,该氧气进口管3前端为常125mm的直行管,后端为常250mm的锥形管,空气进口管1与轴向延伸至混气室5内,在空气进口管1的尾部的径向侧面设有相互错开的十个等面积槽孔6,并在其尾端用锥帽2封住。所述的混气室5上部侧面设有偏心设计的混合气出气管4,该混合气出气管4靠近空气出口管1端。空气从空气进口管1的管口11进入混气室5内,从空气进口管1尾部的槽孔6处发散流出,氧气从氧气进口管3的管口31进入,经过锥形的氧气进口管3发散,减少了氧气冲击和阻力,与从槽孔6散流出的空气相混合,不断撞击接触,流向混合气出气管4,混合均匀后的混合气体由设置在混气室5径向侧面的混合气出气管4的管口41送至用户。
所述的槽孔还可为圆孔,各槽孔的面积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启元空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启元空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9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