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9348.8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6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过明言;陈兴强;陈斌;朱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2 | 分类号: | F16H7/02;F16H1/22;B65H54/28;B65H7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导丝横动 装置 电机 驱动 单元 联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纺织机械,特别涉及卷绕机的导丝横动装置,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卷绕机卷绕纱线的过程中,纱线需要由导纱机构驱动,在一定范围内横向运动,并且,纱线横向运动的频率需要和卷绕轮的转速相配合。为了提高卷绕质量和卷绕过程中的纱线防叠要求,需要导纱横动装置的与卷绕轮的速度精确配合,有必要使用单电机传动导丝横动机构适应高变速运动。但是现有技术中,要使多个单电机驱动头导丝横动装置同步,同相位差控制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所述的这种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单电机传动导丝横动机构的同步、同相位差控制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由两个以上的导丝横动装置构成,任意一个导丝横动装置中,电机的输出轴或者传动机构均各自与一个传动带轮或者齿形带轮连接,所有的传动带轮或者齿形带轮均同时与一根呈闭合环状的传动带或双面齿形带连接。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导丝横动装置均由两个翼轮,一组传动机构和一个电机构成,任意一个导丝横动装置中,两个翼轮均通过传动机构与各自的电机连接,两个翼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导丝横动装置沿直线方向并列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单电机驱动导丝横动装置中的翼均交错避让设置。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导丝横动装置中的翼均延伸到相邻的导丝横动装置中翼尖的旋转圆周以内,并且与该相邻的导丝横动装置中的翼轮和翼的任意部分在任意角度的旋转位置上均保持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任意一个导丝横动装置中,两个翼轮由一个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两个翼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旋转速度相等。所有导丝横动装置中的电机均通过传动带轮或齿形带轮连接到同一根传动带或双面齿形带,在传动带或双面齿形带的限止下,实现了相邻的翼在互不干扰的状态下同步运动和翼轮同步相位差。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利用一根传动带或双面齿形对多个并列设置的导丝横动装置中的电机实现限止,实现了所有导丝横动装置中的翼轮的同步运动,保证了所有导丝横动装置中的翼轮的相位差不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中的相邻的两个导丝横动装置的翼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中的导丝横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导丝横动装置的单电机驱动多单元联动机构由两个以上的导丝横动装置111构成,任意一个导丝横动装置111中、电机7的输出轴或者传动机构均各自与一个传动带轮或者齿形带轮55连接,所有的传动带轮或者齿形带轮55均同时与一根呈闭合环状的传动带或双面齿形带66连接。
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的导丝横动装置111均由两个翼轮10和一个电机7构成,任意一个所述的翼轮10、11上均各自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翼4,任意一个导丝横动装置111中、所述的两个翼轮10、11均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的电机7连接,两个翼轮10、11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导丝横动装置111沿直线方向并列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导丝横动装置111中的翼4均交错避让设置。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导丝横动装置111中的翼4均延伸到相邻的导丝横动装置111中翼尖的旋转圆周以内,并且与该相邻的导丝横动装置111中的翼轮10、11和翼4的任意部分在任意角度的旋转位置上均保持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93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