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厨房水斗下水垃圾滤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9471.X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48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林菁;江成德;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023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厨房 水斗 下水 垃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厨房水斗下水的垃圾滤除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会在厨房的水池与下水管的接口处设置一个过滤网,过滤出随着生活废水经下水管道流的各种生活垃圾,如菜叶、废纸和米粒等,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过滤不彻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下水管道上设置一个粉碎机,将各种垃圾粉碎后再由下水管道排除,但是这种方法导致生活垃圾对排水产生了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厨房水斗下水垃圾滤除器,不仅将垃圾过滤出来,而且将过滤出的垃圾清除出去,以减小垃圾对排水的污染,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不彻底和环境污染的缺陷。
技术方案
一种厨房水斗下水垃圾滤除器,包括水斗下水管8和水斗连接污水道的排污管12,其中在水斗下水管8和排污管12之间,横向设置由电机1驱动的螺旋推进器7,螺旋推进器7的尾部接通出渣管9,螺旋推进器7的外壳为圆柱状过滤网筒6,过滤网筒6外部为筒状污水腔4,污水腔4接通排污管12。
在连接污水道的排污管12管壁和出渣管9的管壁之间连接有回水管11,回水管11与出渣管9的接口高于回水管11与排污管12的接口,回水管11和出渣管9的接口处加装过滤网10。
在螺旋推进器7和电机1间装有封闭的端盖3,将螺旋推进器7的尾部封闭。
在螺旋推进器7尾部采用后端盖14封闭,后端盖14内径大于等于过滤网筒6的外径。
所述螺旋推进器7为空芯螺旋。
所述出渣管9接通至垃圾箱。
有益效果
本厨房水斗下水垃圾滤除器既能将各种垃圾过滤,又能将滤出的垃圾清除,减小了垃圾对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质。后端盖设计的技术方案还能方便的实现过滤材料的更换,对本装置的长期的使用有更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端盖封闭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为电机,2为轴套,3为前端盖,4为污水腔,5为法兰盘,6为过滤筒,7为螺旋推进器,8为进水管,9为出渣管,10为过滤网,11为回水管,12为排污管,13为壳体,14为后端盖,15为拆卸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主要由减速电机1、轴套2、前端盖3、污水腔4、法兰盘5、过滤筒6、空芯的螺旋推进器7、进水管8、出渣管9、过滤网10、回水管11、排污管12和壳体13等零部件组成。过滤筒6固定在壳体13上,并套在空芯螺旋7上。壳体13设有进水管8、排污管12和出渣管9三个通道。减速电机1通过前端盖3固定在壳体13上。空芯螺旋7的一端设有一个法兰盘5,法兰盘5套在轴套2的一端上,法兰盘5套与轴套2为方头联结或键联结。轴套2套在减速电机1的输出轴上。
工作时,污水由进水管8流入污水腔4,经过滤筒6过滤后由排污管12流出。污水中的垃圾截留在过滤筒6中,这时启动减速电机1带动空芯螺旋7转动,将过滤筒6中截留的垃圾输送到出渣管9的入门处,经出渣管9排除。由垃圾带到出渣管9中的污水经过滤网10过滤后流经回水管11回到排污管12,以防止由出渣管9流出污染环境,出渣管9连接至垃圾箱。
实施例2
本装置主要由减速电机1、轴套2、前端盖3、污水腔4、法兰盘5、过滤筒6、空芯的螺旋推进器7、进水管8、出渣管9、过滤网10、回水管11、排污管12和壳体13、后端盖14等零部件组成。减速电机1通过前端盖3固定在壳体13上。空芯螺旋7的一端设有一个法兰盘5,法兰盘5套在轴套2的一端上,法兰盘5套与轴套2为方头联结或键联结。轴套2套在减速电机1的输出轴上,且为键联结。过滤筒6固定在壳体13上,并套在空芯螺旋7上。前端盖3、壳体13和后端盖14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该密闭空间设有进水管8、排污管12和出渣管9三个通道。在出渣管9和回水管11的接头处设有过滤网10。壳体13上开有拆卸槽15,以便于拆卸过滤筒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94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