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131.9 | 申请日: | 2008-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93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黄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5D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宁芝华 |
地址: | 20120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移动 动力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属于热能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冷热模块是冷模块和热模块分离,其功能是保温,即冷模块保持低温,热模块保持高温,所提供的冷量或热量很有限度,不能用于为热能机械提供热能补充,使得热能机器能够运行。在很多情况下一类热能装置或仪器需要热源和冷源组成的热能源为其提供热流。这类热能机器或仪器装置在没有冷热源的地方(如户外)工作时,尤其需要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为其提供热能动力。但至今未见此类产品问世或相关研究文献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移动的、便于携带的热能能源模块,在形式上与电池或可移动电能源模块相似,电池为电能应用对象提供电能动力,而移动冷热源模块为热能应用对象提供热能动力。把热源模块与冷源模块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供给需要热流的热能机器或仪器装置使用;克服现有技术将冷模块和热模块分离,其功能只是保温,而不能用于为热能机械提供热能补充的弊端。
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带绝热层的房室,房室中间设置一绝热板,将房室分为两个独立的房间,每个房间留有开口,其中一间为蓄热池,另一间为蓄冷池;蓄热池内连接有热极,热极通过房间所留的开口伸向室外,蓄冷池内连接有冷极,冷极通过房间所留的开口伸向室外;热极和冷极深向室外的两端分别套有绝热帽。
所述的蓄热池和蓄冷池内分别设置有翅形或螺旋形热管,蓄热池内填充蓄热材料,蓄冷池内填充蓄冷材料。
所述的绝热层中可填充绝热材料或为真空夹层。
所述的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可以制造成各种形状,如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的蓄热部分可充热;蓄冷部分可充冷;冷热源模块可以重复使用;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可以有各种尺寸,从纳米数量级到微米、毫米、厘米、米数量级;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的功率大小和热源最高温度和冷源最低温度由制造材料热物理性能和材料体积大小决定,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绝热层把蓄热模块和蓄冷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可移动的具有热极和冷极的热动力模块,为热能装置或仪器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可移动的热动力,解决户外作业热能机械的能源补充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有效地为热能机械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驱动仪器或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绝热帽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结构示意图。
1.热流,2.热极,3.冷极,4.热能机器,5.绝热层,6.蓄热池,7.蓄冷池,8.螺旋热管,9.蓄热材料,10.蓄冷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可移动冷热源模块,如图3所示:包括一带绝热层的房室,房室中间设置一绝热板,将将房室分为两个独立的房间,每个房间留有开口,其中一间为蓄热池6,另一间为蓄冷池7;蓄热池内连接有热极2,热极通过房间所留的开口伸向室外,蓄冷池内连接有冷极3,冷极通过房间所留的开口伸向室外;热极和冷极深向室外的两端分别套有绝热帽,绝热帽如图2所示,蓄热池和蓄冷池内分别设置有螺旋热管8,蓄热池内填充蓄热材料9,蓄冷池内填充蓄冷材料10。蓄热池和蓄冷池采用一体化制造工艺制作,选用玻璃或陶瓷或不锈钢材料制造,绝热层采用镀银真空技术制造,提高绝热层的抗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能力。螺旋热管8采用高效率铜质热管制造,以实现蓄热池的能量与外界能量进行传递;热极和冷极不能直接连接,否则会造成“热短路”损坏模块。
可移动冷热源模块驱动仪器或装置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当热极2与热能机器4(热负载)相连接时,热极温度大于热负载温度,蓄热池的热流1通过热极2传递给热能机器4;当热极2与热源相连接时,热极温度小于热源温度,热源的热量通过热极2传递给蓄热池6储存。当冷极3与热能机器4相连接时,冷极温度小于负载温度,蓄冷池的冷量通过冷极传递给热能机器4;当热极与冷源相连接时,冷极温度大于冷源温度,冷源的冷量通过冷极3传递给蓄冷池7储存。当该模块的蓄热池和蓄冷池都储存好能量后,就可以为负载供应能量。能量耗尽,可再给它补充能量,实现该模块重复使用。不用该模块时,用绝热帽套在热极和冷极,该模块储存的能量可在较长时间内保存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1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操作手柄的动物用腔内凸阵超声探头检测装置
- 下一篇:简便连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