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冲击防脱落立辊托辊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0243.4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0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丁海绍;顾振华;陈慧;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9/00 | 分类号: | B21B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竺 明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脱落 立辊托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冲击防脱落立辊托辊。
背景技术
立辊中间托辊是安装在两个立辊的中间,托辊本身没有传动是被动转的,主要作用是当钢板通过立辊轧机时起到支撑钢板,使钢板能顺利的通过立辊轧机,托辊的固定是靠托辊底部两个支座来托住托辊,而支座只是由4个M48的螺栓来固定。一般立辊轧机均为前置式即立辊轧机在精轧机的入口,托辊只是承受钢板输送的力,目前设计的立辊托辊结构完全能满足工艺的要求。
但是,现有厚板立辊轧机为后置式即立辊轧机在精轧机的出口,并且精轧机为可逆轧机。这样现有结构的立辊托辊就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进一步改进,其突出缺点是:托辊冷却水不足,托辊润滑不良,托辊垂直方向定位的支架连接螺栓强度不够等。其后果就是支架连接螺栓断裂,托辊掉入地沟,随之钢板也将窜入地沟。
立辊托辊长期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工作,难免频繁出现故障。
厚板立辊托辊故障不断,托辊的故障主要归纳以下几点:
托辊横向定位销脱落,使托辊横向移动,导致托辊偏向一边造成单边间隙大有造成钢板窜入地下油库的可能。
托辊冷却水不足,导致托辊受热涨死,造成钢板下表面划伤。
因钢板扣头直接撞在托辊上,还因短的钢坯直接砸在托辊上,导致托辊下部支架固定螺栓断裂使得托辊下沉;托辊中部止挡一旦脱落将会造成托辊掉落地沟,这时钢板过来的话将会窜入地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抗冲击防脱落立辊托辊,具有抗冲击力强,不受前置式和后置式立辊的限制,能满足厚板可逆轧机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冲击防脱落立辊托辊,设置于二立辊之间;其包括,托辊框架箱体,其两侧与立辊牌坊相连接;托辊组,设置于托辊框架箱体上,并由上压盖限位;其还包括二根支撑横梁,分别设置于托辊框架箱体两侧,该支撑横梁上部为一斜面;该支撑横梁一侧与托辊框架箱体相连接,另一侧坐设于两侧立辊牌坊上。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横梁下部径向开有供螺栓穿设的通孔;与托辊框架箱体相抵靠的一侧面开设一凹槽;所述的托辊框架箱体对应二支撑横梁的两侧分别开设供支撑横梁一端嵌设的第一固定凹槽,该第一固定凹槽底部开有与支撑横梁下部通孔相对应的连接通孔,通过螺栓将支撑横梁与托辊框架箱体相连接;托辊框架箱体第一固定凹槽的上部形成一凸起,该凸起嵌设于所述的支撑横梁侧面凹槽;所述的支撑横梁一侧嵌设于托辊框架箱体第一固定凹槽,另一侧坐设于两侧立辊牌坊上。
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托辊框架箱体两侧还开设有第二固定凹槽,对应该托辊框架箱体两侧的立辊牌坊侧端设有凸起,该立辊牌坊凸起嵌设于该第二固定凹槽。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托辊框架箱体底部两侧还设有垂直方向定位的支架,该支架通过连接螺栓与两侧立辊牌坊相连接。
所述的支架通过横向定位销与托辊框架箱体相连接,并设防松脱螺母。
针对立辊托辊的垂直方向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原设计的支架连接螺栓根本无法承受如此频繁的冲击载荷,本实用新型设计在立辊本体的中部增加一支撑横梁,落在立辊牌坊上,使原有的支架连接螺栓不受力。大大提高了抗冲击载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托辊本体重量落在立辊牌坊上,抗冲击能力和抗振动能力大幅度的提升。使立辊托辊的故障彻底消除,保证了钢板下表面的质量,从而使托辊的更换周期延长为3个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横梁的放大截面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抗冲击防脱落立辊托辊,设置于二立辊10之间,当钢板20通过立辊轧机时支撑钢板,使钢板能顺利的通过立辊轧机。
该立辊托辊包括,托辊框架箱体1,其两侧与立辊牌坊6相连接;托辊组2,设置于托辊框架箱体1上,并由上压盖3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