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螺旋式固液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0560.6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1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祥 |
主分类号: | B01D29/46 | 分类号: | B01D29/46;C02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4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螺旋式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技术,特别属于环保污水领域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762865Y于2006年03月08日公开了一种叠片螺旋式过滤机,包括螺旋轴,在螺旋轴的叶片直径外面套有多个循环叠片,该多个循环叠片由定环、动环、调整块所组成,多个循环叠片的排列按每两定环之间有调整块和一个动环,定环的内径大于螺旋轴的叶片外径,动环的内径小于螺旋轴的叶片外径,动环内径上布有大于螺旋轴叶片外径的槽口,螺旋轴与定、动两环交错叠加成滤体,动环内径与螺旋轴叶片端相抵住并间断的径向游动。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滤体反复挤压与螺旋轴的叶片间距逐渐缩小,以增强排污力,能处理低浓度的污水。具有能耗低、无振动、无噪声,适宜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规模的优点。但其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包括:
1、动环的内径小于螺旋轴叶片的外径,动环始终与螺旋轴叶片发生摩擦,特别是在脱水时的强力污泥内压作用下,这种摩擦就如一把锉刀,不停地进行锉磨,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耐用性和实用性。
2、由于螺旋轴叶片始终是抵住动环内径的一点作圆周运动,二者不但共同承受相当大的摩擦力,动环也承受相当大的变形力,因此,无法应用于大、中型规格的污水处理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善动环与螺旋轴叶片的摩擦,延长其使用寿命,提出一种不仅适合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而且适合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新型螺旋式固液分离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旋式固液分离机,包括定环、动环和螺旋轴,螺旋轴径向上设有交错排列的定环和动环,其创新点在于:动环和偏心轴相连接;螺旋轴通过齿轮传动或链传动或皮带传动,带动偏心轴旋转,偏心轴的偏心驱使动环游动。
本实用新型中,偏心轴的偏心方式可以是大小直径的雌雄对接,或是偏心法兰对接,或是万向结对接,或采用整体轴的偏心制作。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上述动环的内径最好略大于定环的内径,动环与定环的内径之差最好等于偏心轴偏心的2倍。
作为另一优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上述螺旋轴的螺距空间最好自污水进口端向污泥出口端方向逐渐递小。
本实用新型中,偏心轴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二根,且二根偏心轴最好呈180度对称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交错排列的定环、动环、调整片和螺旋轴作滤体,利用螺旋轴叶片对污泥进行不断的推进、挤压,快速、高效地将大量污泥和水份从滤体内向外分离、排出。本实用新型滤体动环的游动是通过偏心轴的偏心所产生的游动,所以,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动环与螺旋轴叶片之间的磨损问题,大大提高了分离装置的耐用性和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能耗低,无振动,无噪声,适合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4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螺旋轴;2为动环;3为定环;4为定、动环间隙调整片;5为动环驱动轴;6为定环定位棒;7为动环导杆;8为动环驱动轴轴套;9为被动齿轮;10为主动齿轮;11为偏心驱动轴;12为进泥水端座;13为出泥块端座;14为轴承1;15为轴承2;16为轴承3;17为调压法兰;18为中间连接座;19为浓缩段动环;20为浓缩段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提出的螺旋式固液分离机,它包括螺旋轴1,螺旋轴的叶片直径外套有多个循环叠片,该多个循环叠片由定环3、动环2和调整片所组成,多个循环叠片的排列按每两定环之间有调整片和一个动环,螺旋轴1与定、动两环交错叠加成滤体,动环2的内径略大于定环3的内径,动环2与定环3的内径之差等于偏心轴11偏心的2倍。动环2的游动由螺旋轴1通过齿轮传动,带动偏心轴旋转,进而偏心轴的偏心驱使动环作游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祥,未经王新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