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直径空心辊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673.6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38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施志云;黄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024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空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加工生产线中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空心辊。
背景技术
辊子是冷轧生产线中的重要部件。在轧制生产中,辊子要与所轧金属直接接触,工作速度有时会很高,辊子的质量和寿命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线的生产率、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成本。未来的轧钢生产向着高速、重载、高强度、高刚度、高精度、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对辊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出高质量低成本的辊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冷轧生产线上的大直径空心辊(外径大于800mm)如图1所示,包括轴1、左幅板2、辊体3、右幅板4,左右幅板2、4上各有一个透气孔,该透气孔为光孔。其装配工艺为:先将左右幅板2、4与辊体3焊接为一体,整体竖起来,再将轴1从右端(即右幅板4一端)穿进去。
这种结构的空心辊存在以下问题:
1、左右幅板2、4上仅有一个光孔作为透气孔,不仅透气性不好,而且工作过程中灰尘、铁屑等物易通过此透气孔进入辊子内;
2、左右幅板2、4上没有设置吊装孔,起吊十分不方便;
3、焊接左右幅板2、4与辊体3时,左(右)幅板内侧面与辊体外侧之间的距离A不容易实现,即焊接过程中左右幅板2、4不易在辊体3上定位;
4、轴1的装配困难:左幅板2与轴1之间为过渡或过盈配合,装配时需要将轴1冷却(或将左幅板2加热)。对于外径大于800mm的大直径空心辊来说,轴1的长度比较长,穿进去很费时费力,在轴1从右幅板4一端穿入时,当穿到左幅板2时轴1早已变热(或左幅板2早已变冷),因此无法保证左幅板2与轴1之间的准确对中。
5、当尺寸L(左幅板内侧面与右幅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1200mm时,辊体3壁厚很薄(当外径≥800mm时,辊体3都使用厚度为20~25mm的钢板卷弯成型),整体的刚度和强度不好,加工其外表面时易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形。变形大了要报废,会极大地提高制造成本;变形小了勉强可用,但会严重影响生产出的带钢的质量,同样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随着社会上需要的带钢宽度越来越大,需要的辊子越来越长,这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直径空心辊,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辊子生产的效率、合格率及装配精度,有效地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大直径空心辊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辊体、左幅板、右幅板、轴,左、右幅板分别设置于辊体内部的两端,轴穿过左、右幅板,轴的大头在右,小头在左;所述左、右幅板之间设置有中间幅板,所述中间幅板固定于辊体的内壁,轴穿过中间幅板中央的通孔,中间幅板的通孔内径大于轴的外径;所述左、右幅板上分别圆周均布有至少三个螺纹孔;所述左、右幅板与辊体之间的配合面上分别设有台阶面。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幅板上分别圆周均布有三个螺纹孔作为焊接过程中的透气孔,焊接制造过程中辊子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这六个螺纹孔均匀散热,透气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M20或M24的螺纹孔,辊子在使用过程中,用螺塞堵住螺纹孔,可防止灰尘、铁屑等杂物进入辊子内部。辊子在起吊过程中,该螺纹孔可作为吊装孔,起吊十分方便且平衡性好。
本实用新型在左、右幅板与辊体之间的配合面上设有台阶面,可保证焊接过程中左、右幅板与辊体之间的准确定位。辊体上的台阶可保证尺寸A的精度,装配更加容易。
本实用新型在辊体内设置有中间幅板,中间幅板对辊子的转动惯量、转速及平衡性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却增加了辊子的刚度和强度,因此加工及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辊子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大直径空心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直径空心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X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轴,2左幅板,3辊体,4右幅板,5中间幅板,6透气孔,L左幅板内侧面与右幅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A左(右)幅板内侧面与辊体外侧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