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弹性橡塑垫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1727.0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玺;罗金润;王会超;冉隆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8 | 分类号: | E01B9/68;E01B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华 |
地址: | 610110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板,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弹性橡塑垫板。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高速发展,新线建设和老线改造,特别是五次大提速的实施,为满足列车时速200公里以上的要求,原有的老式铁路轨道结构在减振降噪、平稳安全、环境噪声、线路维护等方面均不符合技术要求,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根据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一是提出了以“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为发展目标;二是规划了“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和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总目标。将新建铁路20000公里左右,其中客专线路达9000多公里,对新的铁路提出了“高速、平稳、安全、环保和降低维修量的技术质量要求。轨道在长期的高速列车载荷反复作用下已达到承载能力的极限,表现在铁路站台段的破坏不断加剧,可用的维修时间越来越少,由于铁路站台段一般不允许垫设砂石,仅靠低刚度轨下胶垫来缓和高速轮轨动力冲击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同样的问题,在轻轨、地铁等场所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垫板长期处于日光、潮湿、寒冷、炎热、强冲击、高重载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工作条件异常苛刻,所以垫板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减振弹性橡塑垫板,该橡塑垫板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质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它能降低轨道刚度,提高轨道弹性,减少维修量和费用。
为能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弹性橡塑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橡塑垫板包括基板和凸台;所述基板为长方形薄板,凸台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凸台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上,并与基板连接为一体;所述凸台的上端两个棱边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凸台间相互平行,凸台间形成平行纵向沟槽;所述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均匀平行分布的弧形凹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弹性橡塑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深为4-8mm,沟槽的宽为5-8mm,凸台的上端两个棱边圆弧的倒角为100-150°。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弹性橡塑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90-240mm。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弹性橡塑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为6-12mm,所述凸台的厚度为4-10mm。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振弹性橡塑垫板具有如下优点:安装弹性垫板后的铁路及站台大大降低了轨道刚度,提高了轨道弹性,实现了轨排整体化无缝隙,提高了列车运行平稳性、安全性,提高了列车时速;降低了有碴铁路粉化程度、和维修频次,提高了运营能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资耗费等费用,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铁路沿线、站台周边的环境质量、降低了粉尘飞扬;降低了振动和噪声,改善了铁路沿线及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弹性橡塑垫板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弹性橡塑垫板的基板下表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弹性橡塑垫板的侧视图。
其中,1、基板;2、凸台;3、沟槽;4、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为了适应铁路高时速、低刚度、低噪声、平稳安全、低维修、耐久及环保的要求,采用普通的橡胶高分子材料制做减振部件远不能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所以对橡胶的选型和与其它高分子弹性体并用改性,使多种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后达到互补的特殊功能,形成新的高分子聚合物而使用产品性能达到最佳效果,特别是耐天候老化、低刚度、高弹性等技术要求的提高正是该减振弹性橡塑垫板的突出特点之一。该减振弹性橡塑垫板选用耐天候老化、弹性好、低压缩变形、耐高电阻、耐高低温性能优良的三元乙丙橡胶做主体材料。高分子弹性体分别选择:聚氨酯类弹性体如TPU,聚乙烯类弹性体如CPE、EVA、EEA、SDS、SBS、SEPS、PVC,聚烯烃类弹性体如:TPO等诸类高分子弹性体。
上述橡塑垫板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检测结果对比如下表所示:
注:表中最后一栏中为本产品的实际检验数据;该垫板的实际性能数据均高于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满足了设计的技术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1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庭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利用箱
- 下一篇:设有自动补偿装置的多功能缓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