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1754.8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6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肖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世国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成都市二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抗滑桩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滑坡或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抗滑桩结构因其可靠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在滑坡或边坡治理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通常桩长较大,在适合抗滑及施工操作要求的截面尺寸下,使得混凝土圬工量及钢筋量都较大,而且一般为挖孔桩,施工工期较长,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如地下水位较高时,还会出现施工中的一些困难问题。因此,对抗滑桩这类较为重型的支挡结构而言,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经常会出现技术、经济、施工操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甚至是较为不合理之处。因此,有必要寻求新型的结构轻型、技术经济合理且施工操作简单方便的抗滑支挡结构。为此,可以借鉴在基坑支护和地基加固工程中采用的树根桩方法治理滑(边)坡问题。现有的树根桩方法用于支护斜坡(含基坑)时,主要是在成桩以后于桩顶位置设置连续的梁体结构将各桩连接起来共同工作,以增强整体抗滑能力,同时,桩体的布置主要设为全竖向或部分竖向部分斜向(其中有一部分反向边坡倾斜)这两种形式。现有的这种方法在治理滑(边)坡时,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将各桩顶用连续的压顶梁连接起来在实际操作中不灵活,会带来施工中的困难,尤其是当地形条件复杂时(在山区边坡工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尤为突出;二是从承受坡体横向推力的角度而言,不论是全竖向还是部分竖向部分斜向(其中有一部分反向边坡倾斜)的桩位型式都未能充分利用坡体抗滑段的抗滑能力,不利于减小桩体结构的受力,使桩体结构的受力不合理,造成工程的技术经济性的不尽合理。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树根桩支护边坡技术进行改进,以便使这种具有诸多优点的轻型支挡结构有更强的工程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采用顺坡斜向微型桩压顶板组合结构来抵抗滑坡推力,起到治理滑(边)坡的作用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所述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包括若干个沿垂直滑坡滑动方向上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下部为若干根以一定间距分布的固定于滑坡内(滑床)的小孔径抗滑桩(桩孔直径可取为110mm~150mm),而在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板状结构。桩体顺坡斜向有助于减小作用于其上的坡体压力,小孔径桩则有利于机械快速施工。
所述抗滑桩沿坡体滑动趋势方向倾斜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0~15°。
所述抗滑桩包括3根直径为32mm或其以上的钢筋沿长度方向焊接成束的束筋,所述滑坡内设有用于装配束筋的桩孔,所述桩孔内束筋周围灌注水泥砂浆与束筋成型后构成抗滑桩。
所述束筋的每根钢筋表面焊接固定设有对中架,各对中架外侧与束筋轴线间的距离与桩孔半径相等。
所述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中各抗滑桩的中心间距为28d~40d,d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
所述各抗滑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结构是厚度为28d~40d矩形板,d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其平面尺寸取决于桩间距,即要在平面上将各桩顶完全覆盖,同时在边缘处还需留出一定的外伸长度,即板边到各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相应布桩方向上桩中心间距的一半。
所述矩形板的上、下均分布有受力主筋和与主筋正交的分布钢筋,上下分布筋连在一起构成封闭型箍筋。在每排(两个方向)布桩的方向上,还需布设局部抗冲切箍筋。
所述各抗滑桩桩体内的束筋顶部向上延伸至矩形板板体内弯折形成弯折端(组成束筋的三根钢筋的弯折端之间在平面上设成约120°夹角),该弯折端与板体锚固连接。弯起段后续的直线段纵轴线距板底的竖向距离可取为0.4~0.5倍的板厚。钢筋弯起段的内径取为不小于8d,后续的直线段长度取为不小于6d为宜,以综合满足构造及受力方面的技术经济要求。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由于可以采用机械成孔,在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可大大缩短工期,而且各顺坡斜向(有助于减小作用于桩体支挡结构上的坡体压力)微型桩组合后形成了空间刚架结构,在充分发挥边坡岩土体自承能力的同时,其自身也具有较强的抗滑能力,特别适合于需要快速施工治理滑(边)坡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工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抗滑桩组合结构的坡体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坡体开挖施工后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单元中的抗滑桩平面分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世国,未经肖世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1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