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凸棱软管紧束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1903.0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1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欣悦;梁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欣悦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凸棱 软管 束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卡,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凸棱的软管紧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用于紧固软管的卡子是通过旋动螺钉带动金属紧束带来实现软管的卡紧目的。然而实际使用表明,这种卡子的卡紧效果并不可靠,这表现在当紧束带紧束到最大限度时,却并不能确保卡紧效果,以致常常造成软管接头漏水或漏气,特别是当软管管壁厚较大或软管相对较硬时,这个问题更为突出,这往往造成煤气泄漏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凸棱软管紧束带,以确保软管的紧固稳妥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公知的软管卡子的紧束带的断面做成形,紧束带两侧边缘的腹面,分别有厚度和高度均为1mm的凸棱,紧束带的材质为铝合金或工程塑料,紧束带沿纵向中心线的孔眼形状及分布、束紧带与卡子主体的连接、卡子主体的结构与造型都与公知的软管卡子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后,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公知的软管卡子之所以卡紧效果差,关键在于卡子的紧束带为平板形,使紧束带的腹面与软管外周成缠绕式全面接触,由于紧束带的宽度都在1cm左右,所以施加在卡子螺旋上的紧固力被均匀分散在与紧束带宽度一致的软管外周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卡子螺旋旋到极限状态,紧束带施加在软管外周的压强却很低,因为根据物理原理,在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由于本方案的两道凸棱将紧束带与软管的接触面积缩减为1/5左右,所以施加同样的紧固力,在凸棱下方产生的压强却能高达原结构5倍左右。由于卡子密封软管的效果并不在于总压力有多大,而只取决于压强的大小,所以本方案能收到截然不同的卡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凸棱软管紧束带中紧束带的断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公知的软管卡子的紧束带的断面做成形,紧束带两侧边缘的腹面,分别有厚度和高度均为1mm的凸棱,紧束带的材质为铝合金或工程塑料,紧束带沿纵向中心线的孔眼形状及分布、束紧带与卡子主体的连接、卡子主体的结构与造型都与公知的软管卡子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欣悦,未经梁欣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1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