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1923.8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福俊;李朝良;孙文烈;范大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福俊;李朝良;孙文烈;范大富 |
主分类号: | F24B1/14 | 分类号: | F24B1/14;C10B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400四川省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气化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气化炉。
背景技术
农业和林业残余物量大面广,其中农业秸、茎产量是粮食产量的1.4倍,2001年我国产量达6.5亿吨;林木采集和林业加工剩余物也达上亿吨,这是生物质资源可利用的主要部分。农林残余物和其他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课题。
秸秆、柴草、谷壳、锯末等物料在缺氧状态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其中的碳可以转化成可燃气体,产出的可燃气体可供民用炊事、取暖等使用。
以秸秆为例:生长期仅一年的秸秆作物属高挥发份、低炭化度物料。挥发份含量平均高达75%,以固定炭含量为标志的炭化程度平均为17%,但发热量却平均高达36%。这表示可燃组份中,含量仅为1/6的固定炭其发热量却占1/3。这种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的聚合物被隔离空气加热超过100℃时,挥发份即连同水份开始蒸发解离,挥发成汽态的油雾;当温度达到450~550℃时,解离挥发过程达到高峰,炭氢分子构成的木焦油、木醋液等大分子聚合物受热升腾为气态浓雾。此时,若与空气混合比达到一定值时,即成为可燃气;高挥发份秸秆物料的气化特点采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把直接燃烧分为半燃烧和完全燃烧两个过程,前者为缺氧条件下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中间产物,即气化煤气。然后,气化煤气再与空气二次混合实现完全燃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气化炉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物气化炉,包括炉体,炉体上有进风口和灰渣孔;进风口和炉体内的出风口相连,其特征是:出风口上方有挡板;炉体上方设置有端盖;在炉体上部侧壁上有冷却水槽,冷却水槽内有斜板,对应斜板位置有进气管延伸出冷却水槽外;冷却水槽和焦油过滤箱之间有排气管和排油管。
所述的端盖为圆锥型。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在于: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广泛存在的各种有机杂物,通过热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以供生产生活之需要,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农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使用其他燃料产生的能源和排放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工作可靠,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生物气化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有进风口2、灰渣孔3和点火口4;进风口2和出风口6相连,出风口6上方有挡板7;炉体1上方设置有端盖8;在炉体1上部侧壁上有冷却水槽9,冷却水槽9内有斜板10,对应斜板10位置有进气管11延伸出冷却水槽9外;冷却水槽9和焦油过滤箱13之间有排气管12和排油管14。
使用时,首先将端盖8揭开,往炉体1内放入干燥的秸秆、藤条、杂草、竹木、木屑等物料,盖好端盖8,再通过点火口4将物料点燃,物料在炉体1内缺氧状态下进行不完全燃烧,产生可燃气体。
在炉体1外置有风机,风机产生的风通过进风口2和串联的4个出风口6进入炉体1,并和其内的可燃气体充分混合。设置挡板7的目的是保护出风口6不会被物料碎屑堵住,造成出风不畅。
混合气体向上,通过进气管11进入冷却水槽9,冷却水槽9内下半部有水,进气管11开口于水下,并直接冲在斜板10上,这样,混合气体内的焦油就会顺着斜板10流下并漂浮在水面上。而洁净的气体会逸出水面,从开口于水面上的排气管12排出,里面的气体从旁通的排气管12溢出到灶具,以供燃烧使用;里面的焦油下落到焦油过滤箱13,并漂浮在其内的水面上。
同时,开口于冷却水槽9内液面上的排油管14起到限制水位的作用,漂浮于水面的焦油随着水从排油管14下落,排出炉体1外。另外,排油管14也开口于焦油过滤箱13,起到限制水位的左右,漂浮于焦油过滤箱13内水面的焦油也随着水从排油管14下落,排出炉体1外。
在此过程中,混合气体内的一部分焦油也会在端盖8下凝结并滑下,将端盖8设计成圆锥形是为了焦油能顺着壁滑下,不会中途滴落到炉体1内部。
当不需要产生气体时,关闭风机,炉体1内的物料就不能燃烧,但是能保持火种,下次使用,开启风机,就能在几分钟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福俊;李朝良;孙文烈;范大富,未经孙福俊;李朝良;孙文烈;范大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1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开锁关锁的插芯锁
- 下一篇:电动三轮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