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收高密度钻井液加重材料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2483.8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4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李俊;王福贵;吴臣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1/06 | 分类号: | E21B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高密度 钻井 加重 材料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油田回收高密度钻井液加重材料的装置,尤其是采取实时 分离钻井液加重材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钻井过程中,对钻井液加重材料的回收,采用的现有固控设备,还 达不到边钻井边实时回收加重材料的效果,而对流入废弃钻井液池的废弃钻井液进行 各种方式处理,通常用回填处理法、垦植处理法、挤压处理法、固液处理分离法、固 化处理法等,还包括化学处理,来达到回收再用加重材料的目的。但这些方法其共同 特点都是事后处理,并未在钻井过程中对加重材料进行分离回收再用,这就造成了效 率不高、成本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了克服现有在回收加重材料事后处理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 收高密度钻井液加重材料的装置,在钻井液的循环过程中,实时分离加重材料并回收 再用。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高密度钻井液加重材 料的装置,主要由细目振动筛、中储罐、净浆罐、流量计、阀门、变频器、LW600 离心机、LW450离心机连接组成。本设计中采用了中储罐来回收加重材料,该中储罐 由中储罐混合仓11、中储罐溢流仓12构成。所述中储罐混合仓11由搅拌器13、供 料泵25、观察窗26、排污窗23组成;所述中储罐溢流仓12由搅拌器14、供料泵15、 观察窗27、排污窗24组成。变频器8与LW600离心机10的主电机21连接,变频器 9与LW600离心机10的辅电机22连接,LW600离心机10的底流口与中储罐混合仓 11连接,净浆罐20与中储罐混合仓11连接,LW450离心机16进口与中储罐溢流仓 12连接,流量计7与阀门(29,30,31,32,33)组合处于离心泵出口28和LW600 离心机进料口34之间。钻井液在细目振动筛2处理后,通过调节控制LW600离心机 10进口阀门与流量计7相互配合,确定流入LW600离心机10的流量,然后通过变频 器(8,9)调整LW600离心机10主、辅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LW600离心机10底流 首先把加重材料分离出来,回收到中储罐混合仓11,LW600离心机10的溢流进入中 储罐溢流仓12,同时,净浆罐20通过供料泵19抽入一部分净浆液流入到中储罐混合 仓11,搅拌器13将LW600离心机10底流和一部分原浆液搅拌均匀后,利用供料泵 25将中储罐混合仓11内的加重材料抽入净化后的储存罐18中直接回收再用,搅拌器 14搅拌中储罐溢流仓12便于消除气泡,再通过供料泵15抽入LW450离心机16, 有害固相得到清除,排入废渣池,有用液体进入净化后的储存罐18中回收再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分离加重材料的同时,再将分离的加重材料返回利用到钻井液 中,从而稳定钻井液的性能、减少加重材料用量、降低钻井液费用、降低工人劳动强 度、减少重晶石的损耗、以达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 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配置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储罐的设计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计安装的设计图
图中:1.钻井液进料口,2.细目振动筛,3.流入罐,4.废渣池,5.供料泵,6.阀门,7.流 量计,8.变频器,9.变频器,10.LW600离心机,11.中储罐混合仓,12.中储罐溢流仓, 13.搅拌器,14.搅拌器,15.供料泵,16.LW450离心机,17,废渣池,18.净化后的 储存罐,19.供料泵,20.净浆罐,21.LW600离心机的主电机,22.LW600离心机的辅电 机,23.排污口,24.排污口,25.供料泵,26.观察窗,27.观察窗,28.离心泵出 口,29.阀门,30.阀门,31.阀门,32.阀门,33.阀门,34.LW600离心机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