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防排水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2565.2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39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幸;李云华;杨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铁瑞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E02D31/02;E21F16/02;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11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铁路、公路和市政建设等土木工程中的防水、排水材料。
背景技术
水是影响土木工程的重要因素,通常在道路路基、桩板墙、路堑挡土墙内、在隧道喷射混凝土支护层与二次衬砌模筑支护层之间均要设置具有反滤功能的排水设施。目前,排水设施主要由天然的反滤材料(如砂夹卵石、砂砾石等),以及一般的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布、土工膜)等构成。天然滤水材料存在易淤积、堵塞的缺陷,而且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难以满足设计要求,长期效果难以保障,天然材料的采集易破坏生态环境和受区域限制,成本较高。土工布由于其厚度有限,且不具备高空隙率,因此导水率小,不能满足高流量、高输送率排水的需要。而土工膜仅能起到隔水的作用,不能兼顾排水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防排水板,它不仅兼具排水和防水功能,而且导水率高、耐压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防排水板,包括具有三维立体构造的网芯,其特征是:所述网芯的上、下表面分别覆盖连接有滤层、复合防水层。
所述复合防水层中包含有至少一层隔水层。
所述网芯包括间隔设置的纵向主肋,以及分别位于纵向主肋顶部、底部的两层网格肋条,该两层网格肋条与纵向主肋为一体构造。该三维立体构造的网芯空隙率高,能形成稳定的排水通道,因此满足高流量、高输送率排水的需要。主肋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网芯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拉及抗剪强度,能减少土工织物嵌入网芯的几率,确保在长期高压缩荷载作用下排水通道的畅通,因此能有效地满足在各种不同荷载条件下对导水率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具有反滤、排水、透气和隔水等多种功能,能综合实现土木工程中“以排为主、排防兼备”的设计与施工要求;网芯导水率高,能满足高流量、高输送率排水的需要网芯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拉及抗剪强度,具有较宽范围的压缩强度和蠕变阻力,能承受长期高压缩荷载作用,能减少土工织物嵌入网芯的几率,保证长期稳定的导水率。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防排水板可广泛应用于道路路基基床、垃圾填埋场、水库堤坝、软土地基、挡土墙墙背、隧道等岩土工程。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防排水板的纵剖面图(局部);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防排水板中网芯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防排水板中复合防水层的剖面图(局部);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网芯10、纵向主肋11、网格肋条12、网格肋条13、滤层21、复合防水层22、内层22a、隔水层22b、外层22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复合防排水板,包括具有三维立体构造的网芯10,所述网芯10的上、下表面分别覆盖连接有滤层21、复合防水层22。参照图3,所述复合防水层22中包含有至少一层隔水层22b。滤层21、复合防水层22的设置使复合防排水板同时具有反滤、排水、透气和隔水等多种功能,能综合实现土木工程中“以排为主、排防兼备”的设计与施工要求。所述滤层21、复合防水层22与网芯10之间可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为最大程度地延长复合排水网的使用寿命,可优选地采用热合粘接。
参照图3,为控制产品成本,通常所述复合防水层22由依次层叠的内层22a、隔水层22b、外层22c复合构成。内层22a外层22c可采用玻纤网等材料,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内层22a、外层22c可采用土工织物,以起到导水的作用。隔水层22b可采用高分子塑料膜(如PE膜、EAV膜等),经压延、热溶涂敷与内层22a、外层22c连接成一体,形成复合层结构。复合防水层22具有良好的防渗、防护和加筋、排水和隔离功能。为提高滤层21的过水速度和增强复合防水层22的导水效果,所述滤层21、内层22a、外层22c可优选地采用刺穿孔土工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铁瑞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铁瑞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5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准方波软开关双向变流电路及其应用的变流器
- 下一篇:医用电子手部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