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涡旋流动气体分离及液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3624.8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7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闫家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家义 |
主分类号: | F25J3/00 | 分类号: | F25J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永斌;吴彦峰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涡旋 流动 气体 分离 液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离与液化的装置,特别涉及可以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及冶金等行业需要的气体分离与液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工作实际应用中,气体的分离和液化广泛采用的利用膨胀机制冷的低温分离法,即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或压缩到一定压力的气体,首先通过换热器冷却,然后经膨胀机膨胀深度降温,再经过换热器(或再经过节流阀)降温,进行单一气体的自循环制冷工艺,达到气体液化和分离;另一种方法采用外循环制冷工艺,达到气体液化和分离的目的。
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是:装置的结构及操作复杂,制造成本高,液化分离的效率受进口气体工况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气体分离和液化装置结构及操作复杂、制造成本高、效率受进口气体工况影响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液化分离效率高、运行稳定,适合各种进口气体工况的气体分离及液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速涡旋流动气体分离及液化装置,为包括位于两端的进口端与出口端的管状结构,该装置的管状腔体为多段收缩与膨胀的异型结构,进口端连接有与之连通的进口管,进口管与出口端之间还依次设置有连通的喷管、工作段、扩压器段,以及设置在工作段末端侧壁上与其连通的分离出口,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腔体内还设置有涡旋器。
所述工作段包括连通的膨胀段腔体和收缩段腔体。
所述涡旋器安装在进口管、喷管、工作段中任意一处的内部。
所述涡旋器安装在进口管、喷管、工作段中任意两处或三处的内部。
所述喷管包括有依次连通的收缩段、管径比收缩段小的喷管喉部,收缩段与进口管连通,如果喷管内的气流速度达到超音速,还设置有与喷管喉部连通的扩张段,扩张段与工作段连通。
所述扩压器段内的末端还设置有带有叶片的转向装置。
所述涡旋器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动力部件。
所述转向装置连接有驱动其叶片旋转的动力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进口端可连接至高压气源,而出口端连接至低压气源,气流通过两端的压差,流经所述装置的通道;涡旋器(在气流未通过时,可以是静止状态的,也可以是由动力部件驱动的旋转状态),可以起到导流作用,使气流通过其时能够产生旋转流动,然后气流在喷管内绝热膨胀,加速流动,形成高速甚至是超音速气流,同时气体温度降低,使气体中的部分组分冷凝,形成液滴,气体随后进入工作段,部分气体继续冷凝,液滴尺寸因此继续增加,涡旋流动的离心力将液滴抛向工作段的内壁,在工作段的内壁冷凝的液滴被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气体分离与液化。
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液化分离效率高、运行稳定,适合各种进口气体工况的优点,可以用于气体液化及分离气体中的部分组分,或用于降低气体露点,达到外输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是进口管,2是进口端,3是涡旋器,4是喷管,4a是收缩段,4b是喷管喉部,4c是扩张段,5是工作段,5a是膨胀段腔体,5b是收缩段腔体,6是分离出口,7是扩压器段,8是转向装置,9是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高速涡旋流动气体分离及液化装置为多段收缩与膨胀的管状结构,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各种形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端2、进口管1、喷管4、工作段5、扩压器段7和出口端9。
喷管4包括有依次连通的收缩段4a、管径比收缩段小的喷管喉部4b,如果气流速度达到超音速,还可以设置与喷管喉部4b连通的扩张段4c。
工作段5包括连通的膨胀段腔体5a和收缩段腔体5b。
涡旋器3可以安装在喷管4上游处的进口管1内,也可以安装在喷管4内,还可以安装喷管4下游处的工作段5内,根据需要还可以上述三处中的任意两处或三处都安装涡旋器3。
涡旋器3可以静止的装置,也可以是由动力部件驱动的旋转装置,以使气体在经过涡旋器后,在轴向流动的基础上再加以径向的离心流动和切向的旋转流动。
工作段5的末端,位于膨胀段腔体5a和收缩段腔体5b连接拐点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分离出口6。
扩压器段7根据需要有超音速扩压器或亚音速扩压器,其末端内设置有转向装置8,该转向装置8带有静止叶片或由动力部件驱动的旋转叶片,以使一部分气流的旋转动能转变为轴向动能,提高气体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家义,未经闫家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3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