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人工断裂面的抗震住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3976.3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安国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焕武 |
地址: | 61004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断裂 抗震 住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房,尤其是一种具有人工断裂面的抗震住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住房从基础到屋面自成一体的、埋基脚(住宅高度的1/10)固定在地面上连接为一体,在遇到如地震时,地基受到的地震能量会立即直接并毫无衰减的传递到与其固定连接的住房上,令住房剧烈摇晃甚至倒塌毁坏。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重震区大量房屋倒塌,数万人瞬间陨命,损失特别巨大,影响特别深远。痛定思痛,这必将引发我国住房建筑技术的一次革命。如果说唐山地震使我们在建住房时有了设防意识、参考地震烈度,那么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将使我们在新建住房时一定要综合应用抗震工程措施。综合应用抗震工程措施包括:一要应用隔离措施,二要应用不倒翁措施,三要应用避难所措施。受经济发展的条件限制,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砖混结构住房仍然是多数人的选择,如何让砖混结构住房能满足抗震需要,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住房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减小地震能量保证住房安全且成本低廉的有人工断裂面的抗震住房。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是这样得来的:
一要应用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对于抗震而言太重要了。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的北川—映秀这条中央断裂下面10公里处,震源的西面有一条汶川—茂汶断裂、东面有一条安县—灌县断裂,地震重震区主要在震源东西两条断裂之间的地区,在东西两条断裂的两侧地震烈度差异很大。可见东西两条这种自然界断层构造的断裂对于隔离这次地震能量的重要作用,受其特别重要作用启示,我们今后建住房是否应把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人为”的断裂,只不过这“人工断裂面”是水平的,把修建的一栋栋楼房看作是一个个集装箱在地面上的摆放。
在新建住房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把楼房整体结构设计象集装箱无基脚大地震时可滑动。即把目前城乡三四层、二三单元的砖混结构一栋楼房看着是一个集装箱,把目前从基础到屋面自成一体的、埋基脚(住宅高度的1/10)固定的砖混结构住房分成地上地下两部分,在地上地下两部分之间铺垫彩条塑料布和油毡进行“人工断裂”。由于砖混结构住房在设计施工上分成地上地下两部分,其建筑成本同原来的几乎一样,只是在地上地下两部分之间铺垫彩条塑料布或油毡,是“低成本”的。具体内容是:一是建基础平台。楼房的地下部分,基础施工同原来的,这里只是需要及时回填夯实,建基础平台;二是在平台上铺垫二层彩条塑料布,在墙体对应的基础上“垫”一层油毡;三是建地圈梁。是此隔离措施的关键,要求比原来的地圈梁更坚固,地圈梁使砖混结构住房成为类似集装箱的整体。
二要应用不倒翁措施,不倒翁措施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不倒翁是大家熟悉一种玩具,它下大上小、下重上轻、不管怎样欺负它,它都可以重新站起来。新建住房应用不倒翁措施就是在地面支持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楼房的重心,包括把住房设计成楼层增高建筑面积减少的“下大上小”型;把墙体设计成下厚上薄或下实上虚的“下重上轻”型;把住房屋面设计成轻质薄壳以保证整栋住房“下重上轻”。而目前,农村的屋顶为了晒谷物和防渗水都用泥、沙和沥青做得很厚;还有的在已经很笨重的屋面上建花园;还有的在屋面按装水塔和其他重物。这种“倒型摆”式的房子,一旦有大震,很容易倒塌。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的不倒翁措施,如:“一楼完全用优质实心砖,二楼用的空心砖”,“与其它房屋不同的是,房顶仅以木椽青瓦覆盖,质轻”。即把墙体做成了下实上虚;把住房屋面设计成轻质薄壳以保证整栋住房的“下重上轻”。
三要应用避难所措施,避难所措施就是新建住房时对小开间的厨房或卫生间在设计施工上进一步提高抗震标准重点加固,起到家庭避难所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人工断裂面的抗震住房,包括由砖混结构墙体圈围构成的房体,所述房体具有房体底面和房体顶端,所述房体具有内腔,所述房体上开设有门窗,所述门窗与内腔相连通,其特征是所述房体底面设置有隔离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安国,未经李安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39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