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卡读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4520.9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7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晓果;吴彦峰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卡 读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传输及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读写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卡,又称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card,IC)卡,按其所嵌的芯片类型的不同,IC卡可分为三类:1、存储器卡,即卡内的集成电路是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2、逻辑加密卡,即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加密逻辑电路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3、CPU卡,即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随机存储器(RAM)和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卡内操作系统(Chip OperatingSystem,COS)。而按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IC卡又可分为接触型IC卡和非接触型IC卡两种:接触型IC卡通过其IC芯片上的触点来实现与外界的数据传输;非接触型IC卡则通过其卡内的射频收发电路收发射频信号来实现与外界的数据通信。
智能卡自问世以来,已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场合中,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智能卡读写设备基本上都是基于个人计算机(PC)或者是专用的便携式设备和智能卡读写设备一体化的设备,而随着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各种掌上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迅猛发展,越来越需要一种既能实现跨多种设备平台的应用,又能有效地控制和读写各种智能卡的智能卡读写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读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卡读写设备无法同时实现在多种设备平台上应用及对各种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智能卡进行有效控制和读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卡读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通过SDIO接口接收带有SDIO主控接口的主控设备的操作信号并进行解析输出,以及发送智能卡的操作信息给主控设备的SDIO转换单元;
与所述SDIO转换单元进行通讯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对智能卡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及接收智能卡的操作信息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的智能卡读写控制单元。
所述智能卡读写控制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对接触式IC卡的控制和操作信号,及接收接触式IC卡的操作信息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的接触式IC卡读写处理器;以及
将所述接触式IC卡读写处理器输出的控制和操作信号传输给接触式IC卡,及接收接触式IC卡返回的操作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接触式IC卡读写处理器的接触式IC卡读写接口。
所述智能卡读写控制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对非接触式IC卡的控制和操作信号,及接收非接触式IC卡的操作信息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处理器;以及
通过射频信号将所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处理器输出的控制和操作信号发送给非接触式IC卡,及接收非接触式IC卡返回的携带有操作信息的射频信号并传输给所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处理器的天线。
所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处理器为支持125KHz和/或13.56MHz和/或915MHz和/或2.45GHz频率段的有源或无源RFID读写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将SDIO接口及转换单元,以及对接触式和/或非接触式智能卡进行读写和控制的智能卡读写控制单元集成与一体,使得智能卡读写装置同时具备跨平台设备应用及对各种智能卡进行控制和读写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卡读写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卡读写装置通过将安全数字输入输出(Safe DigitalIn and Out,SDIO)接口及转换单元,以及对接触式和/或非接触式智能卡进行读写和控制的智能卡读写控制单元集成与一体,使得智能卡读写装置同时具备跨平台设备应用及对各种智能卡进行控制和读写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4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宽带全向吸顶天线
- 下一篇:超纤皮基湿法聚氨酯涂层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