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空降噪塑料管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4896.X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09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云青 |
主分类号: | F16L9/21 | 分类号: | F16L9/21;F16L9/133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焕武 |
地址: | 61123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降 塑料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管件,尤其是中空降噪塑料管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建筑排水的塑料管道主要是PVC实壁管,隔声效果差,排水噪声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和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节能、环保和人性化是对化学建材的新要求,用户对排水管材隔音降噪要求相应也越来越关注。现生产厂家也已陆续开发出了空壁管、空壁螺旋管、高泡管等几种产品来适应用户的需求,上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排水噪音,但是在连接管件上依旧采用的是传统单层塑料管件,隔声效果差,影响了管道的整体隔声降噪效果,有必要开发出具有良好降噪效果的管件,中空降噪管件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即使在单层的连接管件内壁上固定连接软质消音套,一定作用的起到了降低噪声的目的,但其缺点是:生产工艺流程繁琐;成本高;软的消音套易变形,凹凸不平的内壁引起更大的水流噪音等。因此,现有的中空塑料管件生产工艺复杂,工业化生产难度大且长期使用效果不佳,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现有管件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高性能降噪、有效消除排水噪音、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和能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中空降噪塑料管件。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降噪塑料管件具有外塑料管体,其特征是所述外塑料管体内设置有内层塑料管体,所述外塑料管体的内壁与内层塑料管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构成中空腔,所述外塑料管体的内壁与内层塑料管体的外壁通过连接段固定连接为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降噪塑料管件可以为多种结构形式,如正三通管件结构、45度弯头管件结构或90度弯头管件结构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其余部分沿用现有管件标准,如本实用新型同样具有承插口、流道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外层塑料管体和连接段均可以采用硬质聚氯乙烯制作,所述硬质聚氯乙烯即市售的U-PVC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降噪塑料管件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塑料在注塑机中熔融塑化,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注塑机喷嘴进入模具中,保压,冷却后直接得到中空塑料管件。生产工艺流程简单相应成本降低;一次注塑成型的光滑内壁不会引起更大的水流噪音有利于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降噪塑料管件基本构思是这样得来的:建筑排水过程中,水流和管道内的空气碰撞、水锤现象、水流和管道管件的碰撞等都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的,如果是实壁管件,这种噪音很轻易的通过单层管壁透射传递出去。而本实用新型产品为三层结构,双层实壁结构加上空腔可以有效的减弱传播介质,增加噪声的反射和吸收损耗,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采用复杂的设备和工艺,令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空降噪塑料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空降噪塑料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中空降噪塑料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空降噪塑料管件,具有外塑料管体1,其特征是所述外塑料管体1内设置有内层塑料管体2,所述外塑料管体1的内壁与内层塑料管体2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构成中空腔3,所述外塑料管体1的内壁与内层塑料管体2的外壁通过连接段4固定连接为整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塑料管体1为硬质聚氯乙烯外塑料管体,所述内层塑料管体2为硬质聚氯乙烯内层塑料管体,所述连接段4为硬质聚氯乙烯连接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降噪塑料管件为正三通管件结构,具有三个承插口5、6、7。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所述中空降噪塑料管件为45度弯头管件的结构,具有两个承插口8、9。
实施例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所述中空降噪塑料管件为90度弯头管件的结构,具有两个承插口1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云青,未经林云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48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