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反转单向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4901.7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1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市五通桥三缘电机厂 |
主分类号: | F16H9/04 | 分类号: | F16H9/04;F16H55/3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48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转 单向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实现由单动力机的正反 转带动双工作机分别工作的,正反转向可相互切换的单向传动装置。
技术背景
在农村家用机械领域,如碾米粉碎组合机械,普遍采用由一个动力分别驱动两个 工作机。两工作机的运行切换,目前广泛采用的切换方式有:在停机状态下,用手工 方式更换三角带;采用手动(或电磁)离合器;利用两套棘爪、棘轮反向装配。这些 方式都可以实现两工作机的运行切换,但普遍存在安全性能差,操作不方便,制造成 本高,容易产生噪声,不耐磨等诸多缺点。
公开号为CN101158395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实现由单动力机的正反转 带动双工作机分别工作的自动切换装置。该自动换向装置主要由固定于动力机输出轴 上的固定轴套和安装在固定轴套上的左带轮、右带轮、位于左右带轮之间的动轴套和 钢球构成,固定轴套的外圆设计有外螺旋槽,动轴套的内圆设计有内螺旋槽,钢球位 于内螺旋槽和外螺旋槽构成的螺旋槽轨道,螺旋槽轨道上设计有限制钢球左右运动的 左右限位销,左带轮、右带轮和动轴套由锁紧螺母安装于固定轴套上形成整体结构。 该自动切换装置,对于由单动力机通过正反转带动双工作机分别工作能够实现自动切 换,克服了原有切换方式存在的不足。但该切换装置不足的地方是,构成零件多,结 构复杂,特别是其固定主轴套,由于轴向尺寸长,装配面多,精度要求高,因此加工 困难,生产成本高。不足的地方再就是,由于装置为整体结构,零件多结构复杂,所 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维修困难,维修费用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自动切换装置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 结构的用于实现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带动双工作机分别运行的正反转单向传动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正反转单向传动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生产成本高, 维修不方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通过具有以下技术方案的正反转单向传动装置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反转单向传动装置,主要由左皮带轮、右皮带轮和位于 两皮带轮之间的离合传动机构构成,左右皮带轮和离合传动机构分别独立安装在 电动机输出轴上,所述离合传动机构又主要由固定安装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的内套、 可相对于内套转动的离合套和钢球构成,钢球位于内套外旋槽和离合套内螺旋槽 构成的螺旋槽轨道内,螺旋槽轨道内设计有用于限定钢球沿轨道左右两方向运动 的限位结构,离合套内的两端设计有离合传动结构,左右皮带轮与离合传动机构 向对的端面上设计有与离合套两端的离合传动结构匹配共同构成单向传动装置离 合传动副的离合传动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离合传动副优先选择拨动离合传动副,拨动离合 传动副可由离合套上设计加工出的凹缺槽和与凹缺槽相匹配的固定于皮带轮上的 拨块或销轴构成,也可由皮带轮上设计加工出的凹缺槽和与凹缺槽相匹配的在离 合套端面设计加工出的凸缘构成。考虑加工方便与成本,拨动离合传动副优先采 用的结构是由离合套上加工出的凹缺槽和固定于皮带轮上的螺钉构成。位于离合 套上的凹缺槽至少为2个,但也不宜太多,通常不多于10个,且轴对称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离合传动机构两端的皮带轮通过滚动轴承直接安装 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用于限定钢球沿轨道左右两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最好设置 在内套螺旋槽的两端,限位结构优先考虑采用螺钉限位,以便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技术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市五通桥三缘电机厂,未经乐山市五通桥三缘电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4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全制式液压调节器滑阀强化结构
- 下一篇:机头端头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