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压榨榨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5207.7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2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叶平;张安清;刘金波;吕林;刘大川;张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陆市天星粮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30B9/12 | 分类号: | B30B9/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戎;徐祥生 |
地址: | 4326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压榨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油料榨取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螺旋榨油机,无论是单螺旋轴螺旋榨油机还是双螺旋轴螺旋榨油机,其榨笼的内径,即榨膛的直径通常为两级递减的阶梯状,其中,一级为输送段,另一级为压缩段至沥干段,也就是说,榨笼的内径从压缩段至沥干段只有一级,榨螺外径的相应部分也只有一级。由于增大“压缩比”必须加大榨螺的底径,而榨螺底径的增加又受到榨螺外径的限制,如果榨螺底径增加过急,则榨螺的螺旋筋深度也会急剧降低,导致油料输送困难,以致于难以进料,即由于现有榨笼的结构限制了“压缩比”的增大,从而严重影响了榨油机的压榨效果,无法进一步降低干饼残油率。另外,由于现有螺旋榨油机的榨螺底径表面距榨膛表面有一定距离,使得靠近榨螺底径表面的油料被挤压出的油脂因无法及时排出而被油料再次吸收,严重影响油料出油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较大“压缩比”和较高出油率的新型压榨榨油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驱动机构、进料机构、调压机构、榨笼和螺旋轴,其中,螺旋轴由套在榨螺轴上的榨螺和位于每节榨螺之间的衬圈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榨笼的内径从压缩段至沥干段为逐级递减的阶梯状,榨螺的外径相应为逐级递减的阶梯状,榨螺的底径相应逐渐增大。
上述榨螺轴为一根,或中心线平行的两根或两根以上。
上述位于压缩段的衬图设有贯通衬圈内、外侧面的排油槽,榨螺轴为设有出油通道的中空结构,榨螺轴上还开有数个与出油通道相通的排油孔。
所说排油槽设置在衬圈两端平面上。
所说榨笼的内径从压缩段至沥干段至少为两级递减的阶梯状,榨螺的外径相应为至少两级递减的阶梯状。
所说榨螺轴的外径相应为逐级递减的阶梯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缩段至沥干段的榨笼的内径设置为逐级递减的阶梯状,从而能够实现较大的“压缩比”,进而,能够很好地实现榨油原理中的反复压榨,即一机达到原来需要多机压榨才可达到的干饼残油率,并且可大量节约榨油工厂的投资和占地面积。另外,新的排油结构不仅可将挤压出的、榨螺底径表面的油脂及时排除,从而提高油料的出油率,而且解决了原螺旋榨油机的榨螺轴上的榨螺端面与衬圈端面的磨削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榨笼结构剖视图。
图3是衬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榨螺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驱动机构、3——进料机构、4——调压机构、5——榨笼(5A——输送段、5B——压缩段至沥干段)、6——螺旋轴、7——榨螺轴、8——榨螺、9——衬圈、10——排油槽、11——出油通道、12——排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机架1、驱动机构2、进料机构3、调压机构4、榨笼5和螺旋轴6均按常规方式制成,其中,螺旋轴6由套在榨螺轴7上的榨螺8和位于每节榨螺之间的衬圈9组成,榨笼5的内径从压缩段至沥干段为逐级递减的阶梯状,榨螺6的外径相应为逐级递减的阶梯状,榨螺6的底径相应逐渐增大,即成为本实用新型。
进一步,上述榨螺轴7为一根,或中心线平行的两根或两根以上。
进一步,上述位于压缩段的衬圈9上设有贯通衬圈内、外侧面的排油槽10,榨螺轴7为设有出油通道11的中空结构,榨螺轴7上还开有数个与出油通道11相通的排油孔12。
进一步,所说排油槽10设置在衬圈两端平面上。
进一步,所说榨笼5的内径从压缩段至沥干段至少为两级递减的阶梯状,榨螺8的外径相应为至少两级递减的阶梯状。
进一步,所说榨螺轴7的外径相应为逐级递减的阶梯状。
工作时,油料经过进料机构3送入榨笼5内,然后由驱动机构2驱动的螺旋轴6向前推进油料并对油料进行挤压,由于榨笼5的直径梯次缩小,并且榨螺底径逐步增大,使得油料体积在榨笼5内受到大压缩比压缩而导致油脂被最大程度的挤压榨出。同时,由于衬圈9上设有排油槽10,榨螺轴7为设有出油通道11的中空结构,并开有数个与出油通道11相通的排油孔12,使靠近榨螺底径表面的油脂顺利排出,故能够实现干饼残油最小化,即尽可能多地得到机榨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陆市天星粮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未经安陆市天星粮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5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