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板螺母气动拆装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5519.8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10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成;李书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都市华益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3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螺母 气动 拆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母拆装设备,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卡车钢板U型螺栓螺母拆装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维修市场上卡车钢板U型螺栓螺母拆装机(下简称为钢板螺母拆装机),其用量约在4-6万台/年左右,有电动马攀机和气动马攀机两种,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电动马攀机:a、电机使用寿命,特别是电机在超负荷工作下易产生发热面烧坏现象。b、横向扭力转纵向扭力采用伞齿结构,在强力作用下易损坏,工效不高。
2、气动马攀机:目前市场上所用气动马攀机在整体结构上存在有缺陷,其原理是用气马达带动冲击结构产生冲击力直接接触工件工作,其结果是:A.尺寸受轮胎与钢板间位置度限制而无法工作,B.因为承受的是冲击力而无法满足钢板螺母拆卸所需要的连续作用力作用才能拆装之目的,严重影响工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寿命长且工效高的钢板螺母气动拆装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板螺母气动拆装机,包括动力装置1,动力装置1与增强扭力装置3连接,增强扭力装置3与缓冲装置4连接,缓冲装置4通过连接装置6与低速扭力变向装置5。连接动力装置1和增强扭力装置3外部设有防尘罩2。增强扭力装置3包括冲击锤筒12,冲击锤筒12内的冲击锤凸轮15与无销甩块13相配合,无销甩块13与冲击锤转轴14相配合。缓冲装置4包括缓冲装置壳体23,壳体23内设有圆柱直齿内齿16,双偏心轴19上的行星圆柱齿轮17与圆柱直齿内齿16相配合,输出轴体23通过传动销轴21与行星圆柱齿轮17连接,传动销轴21上的设有传动销套20。连接装置6外为铁管支撑,内为长花键铁轴。低速扭力变向装置5的圆柱直齿中心齿轮27与圆柱直齿行星齿轮28相配合,圆柱直齿行星齿轮28与圆柱直齿内齿圈筒26相配合,圆柱直齿内齿圈筒26与小伞齿轮25相配合,小伞齿轮25与大伞齿轮24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板螺母气动拆装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重量轻,拆装扭矩大、省力、耐用、超过载保护,使用方便,适合在潮湿、高、低温等恶劣环境中工作,使用本钢板螺母拆装机,提高了汽车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需要挖地沟来维修钢板,使得维修人员在不同的场地均可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结构图。
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增强扭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实用新型低速扭力变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流程是:
空压机→油水过滤器→动力输出→增强扭力→缓冲器→连接→低速扭力变向→拆装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动力装置1通过进气接头10接入气源,由气道方向手柄9控制气流方向,由开关柄11控制动力装置1的开启和闭合。动力装置1采用长80mm的叶片式气动马达7,输出的转子轴8转速达3300r.p.m,动力装置1将产生的高速转动力矩经转子轴8传递到增强扭力装置3,增强扭力装置3采用无销甩块高速冲击锤作用,将动力装置1输出的高速低扭矩,转为机械高速强扭矩,最大扭矩达2400ft-lb/3264n.m。增强扭力装置3主要由冲击锤筒12、无销甩块13、冲击锤转轴14、冲击锤凸轮15组成。马达产生的高速转动力矩经内花键传递给冲击锤凸轮15、冲击锤凸轮15下接无销甩块13、无销甩块13将高速转动力矩传递给冲击锤转轴14。增强扭力装置3产生的高速强扭矩经过缓冲装置4变为大扭矩、低冲击、运转平稳,缓冲装置4采用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大、效率高、承载能力强、大运转可靠以及寿命长的少齿差柱销式行星齿轮减速传动,通过双偏心轴上的两个齿轮平衡缓冲作用,使产品达到所需的速度和扭力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都市华益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宜都市华益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5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