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废水生物处理装置的组合填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5575.1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9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华;欧阳曙光;史世庄;李其祥;梁玉河;何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8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废水 生物 处理 装置 组合 填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废水处理装置的组合填料。
背景技术
现有生物废水处理装置所用的填料种类繁多,有较早出现的定型固定式填料,主要是蜂窝类填料;有目前广泛采用的悬挂式填料,如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型填料等。
定型固定式填料使用于七十年代初,其材质有酚醛树脂加玻璃纤维布及固化剂、不饱和树脂加玻璃纤维布及固化剂、塑料等。这类填料的特点是,在不发生堵塞的情况下,处理效果较稳定,比表面积为200m2/m3左右,使用寿命较长,一般为5~8年。但该类填料对布水、布气均匀性的要求很高,易发生脱膜困难,从而引起堵塞。使用中,人们发现,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蜂窝填料很容易堵塞,一旦发生堵塞,其处理效率急剧下降,严重的甚至于毁坏构筑物。同时,其造价较高。
悬挂式填料产生于八十年代初,至今仍在不断发展之中,目前在水处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这类填料经过逐步的改进完善,使用寿命高的可达5~10年,且造价适中,当前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其中,软性填料问世最早,其主要特点是理论比表面积大、挂膜容易、造价低、运费省、组装方便、不堵塞等。但废水浓度高或水中悬浮物最大时,填料丝会结团,从而大大减少了实际利用的比表面积,且易发生断丝、中心绳断裂等情况,影响了使用寿命,其寿命一般为1~2年。半软性填料发明于八十年代中期,其枝条分布均匀,安装后没有短流区,使用寿命可达5~10年。它具有较强的再行布水布气的能力、挂膜脱膜效果较好、不堵塞。但其理论比表面积较小。
综合以上填料的特点,人们又开发出组合填料,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半软性和软性填料的优点,适合可生化性较差及浓度较低的废水。但现有组合填料的制造通常是通过在半软性填料的外缘绑扎软性纤维来实现的,虽然其比表面积比半软性填料大,但价格比半软性填料高,使用寿命比半软性填料短,且由于运行一段时间后软性纤维仍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结团现象,从而降低了该类组合填料的比表面积,导致生物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下降或出水水质变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表面积高、使用寿命长、价格适中、能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稳定出水水质的用于生物废水处理装置的组合填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塑料支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安装一片大塑料圆盘和一片小塑料圆盘,大塑料圆盘、小塑料圆盘和塑料支架通过塑料螺栓联接;小塑料圆盘的外缘绑扎有软性纤维。
其中:塑料支架呈风轮状,由3~10个叶片环形排列并交织在中心圆柱体上,中心圆柱体为空心;大塑料圆盘和小塑料圆盘均为半软性填料;大塑料圆盘、小塑料圆盘和塑料支架分别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内径略大于塑料螺栓的外径;塑料螺栓设有中心通孔。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圆盘及塑料支架通过塑料螺栓组合而成,塑料支架由若干叶片固定在中空圆柱上,整个支架呈风轮状;所用的塑料圆盘为半软性填料,且其中一片塑料圆盘外缘扎有软性纤维,塑料圆盘实质上又是一种组合填料,塑料支架不仅起支撑两片塑料圆盘使之保持固定形状的作用,而且由于这些叶片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填料,从而提高了整个组合填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生物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另由于其中一片塑料圆盘外缘扎有软性纤维,该组合填料仍然具有比半软性填料挂膜快的优点,而且软性纤维的表面积在整个组合填料的表面积中所占比例比较小,软性纤维结团后整个组合填料的表面积下降幅度比较小,有助于较长时间地稳定生物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从而提高了该组合填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塑料支架2的府视图;
图3为图1中大塑料圆盘1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小塑料圆盘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用于废水生物处理装置的组合填料,如图1所示:在塑料支架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安装一片大塑料圆盘1和一片小塑料圆盘4,大塑料圆盘1、小塑料圆盘4及塑料支架2通过塑料螺栓5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5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