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安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6287.8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9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詹成洲;程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R31/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敏;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安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电压直流耐压试验时漏泄电流的测量电路。
技术背景
对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进行直流耐压时,检测漏泄电流,以确定绝缘强度的好坏。现有的检测漏泄电流的微安表,其抗干扰、抗冲击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微安表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安表电路,包括表头电路、量程保护电路、微安表电路的正向接入点、微安表电路的负向接入点,表头电路和量程保护电路连接后设置在微安表电路的正向接入点、负向接入点之间;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表头电路包括表头、旁路二极管、旁路电阻、旁路电容、表头限流电阻W1,表头两端分别与旁路二极管、旁路电阻、旁路电容并联,表头正级与表头限流电阻W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表头限流电阻W1的另一端与量程保护电路的第一接点连接,表头的负极与量程保护电路的第二接点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旁路二极管是在表头两端分别并联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1正极与表头正极连接,二极管D1负极与表头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与表头负极连接,二极管D2负极与表头正极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旁路电阻是由一固定电阻和一可调电阻组成,所述的固定电阻和可调电阻W2串联。
按上述方案,所述旁路电容C1是0.1UF-1UF的电容。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一对与表头电路并联的二极管,其中一个二极管D3与表头电路正向连接,另一个二极管D4与表头电路反向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量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量程挡位触点开关、二极管D6、放电管S1,所述的量程保护电路中的电阻R8、电阻R4之间的第一接点与表头电路的表头限流电阻W1连接,所述的量程保护电路中的电阻R1、放电管S1之间的第二接点与表头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8、量程挡位触点开关的第一量程挡位触点依次串联组成第一量程保护电路的电阻线路,所述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7、量程挡位触点开关的第二量程挡位触点依次串联组成第二量程保护电路的电阻线路,所述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6、量程挡位触点开关的第三量程挡位触点依次串联组成第三量程保护电路的电阻线路,所述的电阻R1、电阻R5、量程挡位触点开关的第四量程挡位触点依次串联组成第四量程保护电路的电阻线路;微安表电路的正向接入点分别连接到二极管D6的正极、放电管S1的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与量程挡位触点开关的公共触点连接,微安表电路的负向接入点与量程保护电路的第二接点连接。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一个二极管D5,所述的二极管D5的正向接入点与微安表电路的负向接入点连接,二极管D5的负向接入点与微安表电路的正向接入点连接。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一个电容器C2,所述电容器C2接在微安表电路的正、负向接入点之间。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一、消除反向漏流对测量的影响电路
微安表的用途是电气设备进行高压直流耐压试验时,测量受试设备的漏泄电流。当测试时在回路中接入分压器后,由于分压器电阻值不是无穷大(阻值在500~3000MΩ),其放电电流I放可达100μA左右,使微安表无法正确读数。见图3,图中实线为电源负半波时充电电流,其稳定值即是受试设备Cx的漏泄电流;虚线为电源正半波时被试设备Cx的通过分压器放电的放电电流。消除放电电流对微安表头影响的方法是,在微安表两侧接入一只旁路二极管D5,使放电电流通过旁路二极管D5,而不经过微安表头,从而使测量数据准确,并真实反映受试设备漏泄电流。
二、抗冲击保护电路
1、表头过压保护
微安表表头两端并联二极管D1、D2,就可防止过电压损坏表头,而与表头电路并联的二极管组D3、D4则构成了对表头电路的二级保护,当二极管D1、D2失效,二极管组D3、D4依然可以对表头起保护作用。
2、量程保护
在每个量程支路增加了升压电阻例如R5、R6、R7、R8,其目的是保护分流电阻,其目的是保护分流电阻R1、R2、R3、R4,避免其过电流。保护原理分析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6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用永磁电机定转子
- 下一篇:一种快门式灯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