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指操控的微型光电鼠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6374.3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41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廖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俊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建文 |
地址: | 448001湖北省荆门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控 微型 光电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光电鼠标。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而鼠标作为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使用频率最高。目前,鼠标主要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两种,机械鼠标已经逐渐被淘汰,而光电鼠标由于其操作灵活、精准且耐用,被电脑使用者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光电鼠标大多结构如下:其主要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处理模块、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左键和右键。所述的光学透镜由三棱折射部分和聚光透镜部分组成,三棱折射部分和聚光透镜部分是一体的。处理模块由摄像头、光信号处理芯片和接口转换芯片组成,电路板上开设有通光孔,摄像头和光学透镜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的通光孔处,下壳体上也开设有通光孔,带三棱折射装置的光学透镜位于该通孔处且其部分处于光信号处理模块和发光二极管之间,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造型不符合人体工学,长时间使用电脑后,易造成手部疲劳,并可能患“鼠标手”,二是其体积大,外出携带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用单指即可操控的电脑微型鼠标。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上壳体、下壳体1、处理模块2、光学透镜3、发光二极管4、电路板5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左键6和右键7,处理模块由摄像头、光信号处理芯片和接口转换芯片组成,下壳体和电路板上对应处开设有通光孔,摄像头和光学透镜设置在该通光孔处,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由卡壳10和控制板11组成,卡壳10与下壳体1相互连接在一起,或者卡壳10与下壳体1是一体的,控制板11放置在左键6和右键7的按钮上。卡壳10的楔头压在控制板11。它还有支撑柱8,支撑柱8下端固定在下壳体1上,或者支撑柱8与下壳体1是一体的,控制板11安放在支撑柱8上。光学透镜3为聚光透镜。左键6和右键7位于光学透镜3两侧或光信号处理芯片两侧。发光二极管4的管头朝向鼠标底部。控制板11两端通过转轴9与卡壳10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产品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用时手型自然、舒展,以手腕为支点,单指即可完成鼠标的操作,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手部的疲劳,二是其体积很小,直径接近一元硬币般大小,外出携带十分方便,尤其适用笔记本电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上壳体、下壳体1、处理模块2、光学透镜3、发光二极管4、电路板5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左键6和右键7,将光学透镜省去现有光学透镜中的三棱折射部分,即光学透镜只有聚光透镜部分,从而减小了鼠标的体积,为了能使发光二极管更有效地给聚光透镜提供光源,可将发光二极管弯折,使发光二极管的管头向下(朝向鼠标底部)。支撑柱8与下壳体1可以是一体的,卡壳10与下壳体1相互嵌合在一起,控制板11安放在支撑柱8上。控制板11两端通过转轴9与卡壳10相连,卡壳10的楔头压在控制板11。其它结构同现有光电鼠标。使用时手碗可以不移动,只用食指在勿需抬起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平移、按压左、右键等操控鼠标的动作,按压时食指用力方向向左键方向倾斜即可按下左键,向右键方向倾斜即可按压右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俊,未经廖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6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阵列模块及其构装方法
- 下一篇:电力输送铁塔自动融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