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隔离度双极化贴片天线的馈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6701.5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4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周厚明;侯晓强;石萌;徐成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极化 天线 馈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隔离度双极化贴片天线的馈电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越来越多地使用双极化天线,不仅因为双极化天线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识别目标的准确度,而且它的分集接收技术能有效地抑制由多径效应引起的干扰,同时简化了天线安装,降低了成本。双极化技术的应用通常要求有低交叉极化电平和高隔离度。方形贴片天线以其良好的极化特性以及本身具有结构小、重量轻、易与有源电路集成一体化等优点成为研究的重点。但是方形贴片作为辐射体要产生高次模如TM11、TM02、TM20,严重影响了天线极化端口之间的隔离。一般的同相馈电的双极化方形贴片天线如图1所示,隔离度只有18~24dB左右,无法满足现代通信天线的要求。采用图2和专利03225041.X的图3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隔离度,但是其耦合的消除只是一方面,如图2只是消除了单元内的耦合,而图3主要消除了阵列间的耦合。所以有必要重新对馈电结构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消除双极化贴片天线端口间的天线单元本身内部干扰和阵列之间干扰,而提供一种高隔离度双极化贴片天线的馈电结构,各天线单元馈电点选择在辐射体的两组对角线上,一组对角线上的馈电采用反相双馈电;阵元间的馈电方式采用:同相信号经过1/2波长馈线后相抵消,反相信号经过经等长馈线也相抵消,减少两天线端口间的信号干扰,从而提高隔离度和交叉极化。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4所示,一种双极化贴片天线的馈电结构,包括由方形贴片组成的天线单元,单元馈电点选择在辐射体对角线上,与天线第一端口a相关的馈电网络包含第一天线单元A上的第一、第二两个馈电点(1,1′)、第二天线单元B上的第一、第二两个馈电点(3,3′)、信号分配点(a1、a2、a3),连接第二信号分配点a2到第一天线单元A的第一、第二两个馈电点(1,1′)的传输线(L1,L1′),连接第三信号分配点a3到第二天线单元B的第一、第二两个馈电点(3,3′)的传输线(L3,L3′),连接第二信号分配点a2与第一信号分配点a1的第一馈线La,连接第三信号分配点a3与第一信号分配点a1的第二馈线La′以及连接天线第一端口a与第一信号分配点a1间的第三馈线Laa1;与天线第二端口b相关的馈电网络包含第一天线单元A上的第三、第四两个馈电点(2,2′),第二天线单元B上的第三、第四两个馈电点(4,4′)、信号分配点(b1、b2、b3),连接第二信号分配点b2到第一天线单元A的第三、第四两个馈电点的传输线(L2,L2′),连接第三信号分配点b3到第二天线单元B的第三、第四两个馈电点的传输线(L4,L4′),连接第二信号分配点b2与第一信号分配点b1的第四馈线Lb,连接第三信号分配点b3与第一信号分配点b1的第五馈线Lb′以及连接天线第二端口b与第一信号分配点b1的第六馈线(Lbb1),其特征在于:在一个贴片单元里的同种极化采用0°和180°的反相双馈电结构,同时第一天线单元A的第三、第四两个馈电点(2,2′)与第二天线单元B的第三、第四两个馈电点(4,4′)输出的是反相信号,且第四馈线Lb与第五馈线Lb′的长度相差1/2天线中心频率波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A的第一、第二两个馈电点(1,1′)与第二天线单元B的第一、第二两个馈电点(3,3′)输出的是同相信号,且第一馈线La与第二馈线La′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特点或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6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氧化三钴纳米管及多孔纳米晶的溶剂热合成方法
- 下一篇:射出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