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7140.0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61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升;魏青松;芦刚;王黎;刘洁;郑锦灿;董文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翼 双通道 绕流微压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滴灌带,具体为一种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
背景技术
节水灌溉是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滴灌作为节水灌溉中一种先进的高标准灌溉技术,已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采用。其中滴灌最具节水、增产、高效和环保等显著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大田、大棚、温室和生态园林中的棉花、蔬菜、花卉、城市绿化带、礼品瓜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的节水灌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滴灌产品由于其特殊的微小结构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其普遍存在着水力性能差和堵塞问题突出等技术难题,经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主要存在着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堵塞问题。物理因素主要是有机或者无机的固体悬浮物,在管道中堆积形成堵塞;化学因素则主要是溶解的水中的化学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发生沉积的化学反应而造成堵塞;生物因素就是指水中的生物繁殖生长。另外其加工性和成本也同样影响了灌水器推广应用。生产一种低成本和优良水力性能特别是抗堵塞能力突出的灌水器是当今的主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该滴灌带解决了现有滴灌带易堵塞、成本高和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输水管道、滴灌带边翼和n个工作单元,n≥1,滴灌带边翼依附在输水管道上,n个工作单元间隔分布在滴灌带边翼上;
每个工作单元均包括进水口、双通道绕流流道和出水口,进水口与输水管道连通,出水口与外界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通过双通道绕流流道连通;双通道绕流流道由连续分布的锯齿形流道单元组成。
本实用新型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采用薄壁(0.2~0.5mm)的高分子材料管带,在边翼上设置双通道绕流流道,提高流道的抗堵塞性能;另外,采用多个斜向进水口,与流道方向不成直角,避免堵塞物质在进口处发生堵塞;最后,加长了流道长度(200~300mm),增加了流道的单元数,取得较好的消能效果,流量可以控制在1~4L/h。灌水器的流道部分平面呈迷宫式锯齿形绕流流道,连续的齿形结构和水流之间的相互冲刷的作用,使得该流道的局部消能更加的突出,保证了灌水器具有更为高效的消能效果。采用该产品具有更好的出水均匀度、抗堵塞性能和经济性。该滴灌带适合于微压压条件下的滴灌,适用于地形复杂,设备简单条件下的滴灌。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如棉花、甘蔗及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节水灌溉,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大棚、温室和生态园林等条件下的节水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进水口(图2中部位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流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单翼双通道绕流微压滴灌带包括输水管道1、滴灌带边翼5和n个工作单元,n≥1,滴灌带边翼5依附在输水管道1上,n个工作单元间隔分布在滴灌带边翼5上,每个工作单元间距为150mm到300mm之间效果更好。
每个工作单元均包括进水口2、双通道绕流流道3和出水口4,进水口2与输水管道1连通,出水口4与外界连通,进水口2和出水口4之间通过双通道绕流流道3连通。如图3所示,进水口与输水管道1的管径成一定角度θ,该角度θ可以调节30-60度之间,以利于堵塞介质顺利通过进水口。一定压力的水流从输水管道1中流过,水从流道进水口2进入流道,这也是双通道绕流流道3与输水管道1的唯一连通处。水在双通道绕流流道3中消能后从流道末端的出水口4流出。
双通道绕流流道3由一系列的锯齿形流道单元组成,流道单元的数量为24-60之间,齿尖夹角为30度-60度,各锯齿形单元连续分布,形成了绕流双通道流道。为更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图4所示,流道单元的中间可设置类似桥墩的凸台6,流道外边缘7设计成角度30-60度的齿牙状,与凸台6相对应,形成了双通道绕流流道。凸台6的大小(形式、角度和边长)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改变凸台6的边长可以改变流道的尺寸,凸台6除了是菱形之外,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矩形、圆形等,通过改变凸台6的形状、大小来改变流道的结构,从而达到优化灌水器的整体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7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