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深盲孔镗刀杆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7608.6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0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红;郑红海;徐国阳;赵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险峰机器厂 |
主分类号: | B23B29/02 | 分类号: | B23B29/02;B23B4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21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深盲孔镗刀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刀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超深盲孔镗刀杆。
现有技术
超深盲孔的加工是机械加工领域中的一个难题,由于在加工超深盲孔时刀杆悬臂长度较长且自身重量重,造成刀杆结构刚度差,在切削的过程中会产生刀杆振颤、让刀的现象,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及产品质量。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专用防震镗刀杆,现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此种专用超深盲孔防震镗刀杆生产。国外采用的是整体合金镗刀杆,并使用双镗刀座进行装夹,对加工设备提出很高的要求。采用国外进口专用镗刀杆,则必须配合使用专用设备及夹具,成本极高。因此设计制造一种专用深盲孔镗刀杆来实现超深盲孔的加工非常有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加工超深盲孔时容易出现的振颤、让刀等现象,对常用镗刀杆进行了改进后提供一种超深盲孔镗刀杆,它解决了超深盲孔的加工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个空心刀杆,刀杆的顶端设有刀头,其特征是:刀杆的尾部固定有配重体。
本实用新型较好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配重体与刀杆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的刀杆中部装有对刀块,对刀块与刀杆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刀杆的空心杆内装有冷却喷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能够实现超深盲孔(1600mm)加工。镗刀杆在悬臂过长的情况下加工,仍然可以保证较好的刚度,产品尺寸精度及表观质量较好,同时还具有易于存放,加工排屑方便,刀具冷却性能好的优点。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类似的超深盲孔零件的生产加工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空心刀杆1,刀杆1的顶端设有刀头2,刀杆1的尾部固定有配重体3,配重体3与刀杆1采用螺纹连接;刀杆1中部装有对刀块4,对刀块4与刀杆1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刀杆的空心杆内装有冷却喷管5。
工作时,刀杆通过镗刀座6固定在车床中拖板上。为防止镗刀杆因自身重量较重和切削力而产生的变形,在刀杆尾部加装配重体来保持刀杆的平衡。在加工内孔过程中镗孔需在不同的深度进行,刀杆加工作业长度变化大,为适应各种孔深时的作业环境,配重体与刀杆采用螺纹连接,接口关系一致,可以针对不同的悬长和加工工艺参数对配重体进行增减调节,保证刀杆的动平衡,防止刀杆产生刚性变形和震刀的现象。以上措施不仅有效减轻了刀杆的振颤,使扎刀等无法切削的现象发生的几率大大减小,并且具有方便入库存放和工装维护简单的优点。
其工作原理为:先将镗刀杆伸出较短的长度对零件尾部内孔(长度范围0mm~800mm)进行加工内孔,为了保证镗刀杆的动平衡,在其尾部装一定重量的配重块,见图2;由于镗刀杆悬臂长度短,可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充分提高加工效率;然后再先调整镗刀杆伸出的长度,对零件中部的内孔(长度范围800mm~1200mm)进行加工,此时,在其尾部继续加装配重块,保证加工时的动平衡,见图3;最后将镗刀杆伸出的长度调整到1600mm,对零件最里部的内孔(长度范围1200mm~1530mm)进行加工,在其尾部加装合适重量的配重块,见图4,使用镗刀杆对整个内孔进行精加工,确保内孔加工后无接刀痕和台阶。另外,镗刀杆在中部相隔等距离处还安装有对刀块,解决了在深盲孔加工时因设备行程不足无法进行对刀的问题。对刀块与刀杆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利用配合关系保证对刀的准确性,在加工不同深度的内孔时安装在刀杆的对应位置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险峰机器厂,未经国营险峰机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7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