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健身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8360.5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58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爱民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21/02;B62M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64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健身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场地竞技、道路竞速或户外健身的运动器材,具体地指一种健身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健身的器材有多种,置于室内的有跑步机、划船机、扩举机、骑行机等,置于室外的有多种公共运动器械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健身器械虽能给人们提供部分健身需求,但普遍存在如下缺陷:一、动作机械,过程枯燥;二、固定不动,观赏性差;三、动作难度小,娱乐性差;四、参与有限,难以普及。而自行车目前也有多种,如普通自行车、山地车、小轮车、折叠车、赛车、多人车等。这些车的共同特点是跨坐骑行,依靠下肢连续踩踏,而上肢几乎不做任何运动。除了赛车和小轮车外,其余车种都不属于运动器械,而且在冬天骑行时,人的胃部和手臂由于不运动,极易受风寒;其次,由于现有的自行车骑行时需要一定速度,加上动作单一,且仅仅只有腿部运动,健身效果很差,短距离骑行几乎没有锻炼健身的效果;最后,现有的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交通工具,缺乏观赏性和娱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健身器材和自行车的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能够健身、娱乐、观光、竞技,且能广泛普及的健身自行车。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健身自行车,包括弧形主车梁,所述弧形主车梁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联动配合的龙头和前叉,所述前叉上安装有前轮,所述弧形主车梁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上安装有后轮,所述前叉的前面连接有前支架,所述前轮的轮轴上设置有飞轮,所述龙头的顶端与一人字形提拉杆的杆身铰接,所述人字形提拉杆的尾端作为提拉手柄,所述人字形提拉杆的顶端与驱动链条的一端相连,所述驱动链条绕过所述飞轮后,其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前支架的顶部上;所述后支架呈水平布置状态,其两侧边上安装有脚踏板。
进一步地,所说的人字形提拉杆的顶端通过一根直连杆与所说的驱动链条的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自行车和健身器械合二为一,既具有自行车的竞技性,同时又具备了健身器械的健身效果;采用前轮驱动,并且采用了提拉杆配合链条、飞轮及复位弹簧的结构,利用手臂的提压力作为动力,在提压过程中,全身需随之重复做站立、下蹲动作,使骑行者的全身都得到锻炼,健身效果和强度极佳,而且可通过骑行时间来控制健身的强度;同时,由于骑行时腹部和手臂都在不断做运动,冬天骑行不会使手臂和胃受风寒侵蚀;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也十分低廉,并且还具备优良的娱乐性,可广泛普及,作为全民健身的健身器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描述的健身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人字形提拉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前支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后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所描述的健身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后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所描述的健身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后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爱民,未经刘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8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驾驶水库地形测量船
- 下一篇:童车车头用的装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