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拉索用磁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8431.1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79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武新军;陈卫东;徐江;康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G01N29/1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方 放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拉索用 磁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斜拉索用磁化装置,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仪配合使用。
背景技术
磁致伸缩导波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激励和接收导波信号的优势,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专利申请号200710053208.X“一种磁致伸缩导波无损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119319.6“一种用于钢绞线超声导波检测的磁致伸缩传感器”等,但尚未对斜拉索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用磁化装置作具体研究。现有的磁致伸缩导波检测仪一般采用永久磁铁提供偏置磁场,对构件进行磁化。永久磁铁直接吸附在被测构件上,为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提供合适的偏置磁化强度。对于管道检测而言,由于防腐层较薄,磁化装置很容易吸附其上;并且由于管道一般为水平安装,从而磁化单元同极性间的排斥力很小,很容易保证磁化装置的稳定吸附在管道上。但是对于斜拉索检测,磁化单元的安装具有一定倾斜度,有些地方甚至达到90度,而且斜拉索外带包覆层较厚,使永久磁铁在斜拉索上的吸附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受桥梁外界因素的影响,斜拉索处于振动状态。因此,对于斜拉索检测,受永久磁铁吸附力下降与斜拉索振动的影响,永久磁铁很容易从斜拉索上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索用磁化装置,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仪配合使用,解决永久磁铁在斜拉索上吸附力下降,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拉索用磁化装置,由支撑单元和磁化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支撑单元和下支撑单元,各由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杆连接而成,第一、第二支撑板的一边具有半圆形凹弧,内表面具有导向槽;
所述磁化单元包括衔铁及吸附于其两端的磁铁,磁铁由磁铁盒包住,通过螺钉固定于衔铁上;
使用时,所述上、下支撑单元包围住斜拉索,由搭扣连接为一体,磁化单元安装在所述上、下支撑单元第一、二支撑板内侧的导向槽内,通过支撑板上的锁紧螺钉固定。
所述的斜拉索用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化单元尺寸规格相同,数目为4~12个,所述上、下支撑单元由搭扣连接为一体时,磁化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上、下支撑单元支撑板内侧的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上、下支撑单元安装在斜拉索上,然后开始安装磁化单元。当磁化单元安装到位时,通过锁紧螺钉将其锁紧。所有磁化单元固定在支撑单元内,可避免检测时磁化单元由于吸力吸附在一起或相互排斥而从斜拉索脱落的不足,为斜拉索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的实用化提供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稳定可靠,可应用于斜拉索、吊杆等倾斜或竖直构件的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磁化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下支撑单元搭扣连接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含八个磁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支撑单元和磁化单元5构成,其中,支撑单元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支撑单元和下支撑单元,各由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10连接而成;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10末端设计有螺纹,与第一、二支撑板通过螺母8和垫片9连接。第一、第二支撑板的一边具有半圆形凹弧,内表面具有导向槽4。支撑板和连杆皆用铝材制成,减轻了支撑单元的质量,同时使磁化单元不会吸附其上。
使用时,所述上、下支撑单元包围住斜拉索7,由搭扣连接为一体,磁化单元5安装在所述上、下支撑单元第一、二支撑板内侧的导向槽4内,通过支撑板上的锁紧螺钉6固定。
第一、二支撑板内侧均设计有导向槽4,每个导向槽4内布置一个磁化单元5。导向槽4的数目与斜拉索检测时所需磁化单元5的数目相等并沿圆周方向均布,本实施例中,6个磁化单元沿导向槽布置于斜拉索上。导向槽与磁化单元沿斜拉索周向布置情况如图2所示。导向槽的设计确定了磁化单元在支撑单元上的安装路线,并将各磁化单元相互隔开,避免了安装和检测过程中各磁化单元相互吸引或排斥而从斜拉索上脱落。各支撑板上每个导向槽处设计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锁紧螺钉6,锁紧螺钉6压紧衔铁13端部,将磁化单元5压紧在支撑板上,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8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电子秤
- 下一篇:一种野外测定非叶器官光合作用的叶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