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向阀气胸排气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8578.0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33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声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声堂 |
主分类号: | A61M1/04 | 分类号: | A61M1/04;A61M39/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6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阀 气胸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出胸腔内气体的排气管。
背景技术
闭合性气胸是临床的一个常见急症。主要症状是肺被压缩后引起的呼吸困难,常危及生命。临床处理的主要手段是排出胸腔内的气体,使肺复张,解除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是常规传统的闭式引流术需在特定的环境,一定的时间准备,较熟练的技术操作,而且因引流管粗,有水封瓶,也会给病人造成较剧烈的疼痛及活动不便,还需家人的陪护。引流管的脱落会造成开放性气胸,纵隔扑动,危及生命。
现有《活套裂瓣式引流管》(中国专利申请91213143),由以PVC系列医用塑料制成的同心管导管和外固定帽组成,同心管导管的外管长约15cm,在距外管而靠近胸端为0.5cm外的管壁上有三条纵向、平行、等弧距、等长的裂缝,靠近胸膈的外管与内管壁相连,外固定帽较小的一头有裂孔,孔径略小于引流管的外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安装方便、操作容易、控制效果好、疼痛轻,能迅速排出胸腔内气体的单向阀气胸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单向阀气胸排气管,排气管内有隔断,隔断将排气管分开成接穿过穿刺锥和接进气管的两条通气道,气囊上、下分接上、下单向阀,两单向阀方向同向,上单向阀外接排气口,下单向阀接与排气管通气道的进气管,排气管有定位坎,穿过穿刺锥通气道的道口设有调节卡。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金属穿刺锥插入排气管带调节卡的通道,将排气管安放在气胸侧第二肋间,用管上的定位坎、固定带固定,退出金属穿刺锥,退出时关闭可调节卡并与螺旋式外帽相接。用手挤压气囊3,将胸腔内的气体通过通气道、进气管吸进气囊,通过上单向阀、排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安装方便、操作容易、控制效果好,能迅速排出胸腔内气体,缓解呼吸困难,保持正常的胸腔压力,维持正常呼吸;使用时,疼痛轻,可活动,不需家人陪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金属穿刺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排气管13内有隔断14,隔断14将排气管分开成接穿过穿刺锥8和接气管5的两条通气道12、10。穿过引流管的穿刺锥通气道10的道口设有调节卡9,接气管5的通气道12的道口安有单向阀11,单向阀11的方向向外,并有一螺旋接口与外螺旋接口6相接。单向阀11的方向向外,应使气体由内向外,以便进入进气道5。
参照图2,气囊3上、下分接上、下单向阀2、4,两单向阀方向同向。上单向阀2外接排气口1,下单向阀4接与排气管通气道的进气道5,排气管13有定位坎16。进气道5与气囊接口处有单向阀11,与通气道的接口处有外螺旋接口6。
上单向阀2阀芯光洁面与单向阀进气侧内壁严密接触,粗糙面呈半球形颗粒状,粗糙面与单向阀出气侧内壁间有排出气体的间隙。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金属穿刺锥15插入排气管带调节卡的通道,排气管通过金属穿刺锥安放在胸腔内的气胸侧第二肋间,用管上的定位坎、固定带16固定在胸壁上。固定带可为纱布和不干胶。
退出金属穿刺锥,退出时关闭可调节卡9并与螺旋式外帽8相接。将气囊3的进气管5的外螺旋接口6与单向阀11的螺旋接口相接,进气管5与通气道12相接。挤压气囊3时,气体从单向阀的粗糙面与单向阀出气侧内壁间的间隙和排气口1排出。松开气囊,气囊弹性回位,两个单向阀的阀门芯反向运动,胸腔内的气体进入手控气囊内。挤压,再排出,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胸腔内的压力正常。
为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卫生、安全可靠,需采用一次性密闭包装,消毒,使用时再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声堂,未经吴声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8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