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箱拉丝机用压线旋转套轴和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8857.7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7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程涛;王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26 | 分类号: | B21C47/26;B21C47/34;B21C47/02;B21C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12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拉丝 机用压线 旋转 收线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箱拉丝机用压线旋转套轴和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
二、背景技术:
水箱拉丝机一般用于拉制细规格金属丝线。该种金属丝线拉制成后基本上都同时缠绕在特制的工字轮(或锭子)上。由于该种金属丝线长度很大,在使用中从工字轮(或锭子)上放线时速度较快,因此,在金属丝拉制和往工字轮上缠绕时,金属丝存在严重的排线问题。
水箱拉丝机在工作时,在收线绕线轮与收线工字轮之间的金属丝处于自由悬空状态,由于收线机转速有轻微波动,且机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抖动,收线质量因此会受到一些影响。如压线、乱线等缺陷便成了影响该种金属丝交货质量的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细金属丝生产厂家都经常被这种排线质量问题所困扰。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制作出一种水箱拉丝机用压线旋转套轴和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
技术方案:
一种水箱拉丝机用压线旋转套轴,压线旋转套轴包括圆柱形套筒、轴承和支撑轴,圆柱形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轴上。
所述圆柱形套筒两端外侧壁设有凸缘。
一种含有所述压线旋转套轴的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还含有绕线轮、张力机构、收线工字轮和导向轮组成的收线机构,在绕线轮和收线机构之间的机架或机壁上安装有所述压线旋转套轴,其中压线旋转套轴的支撑轴固定在机架或机壁上,金属拉丝通过所述绕线轮、压线旋转套轴、收线机构的导向轮所成的夹角α为大于或等于90°、小于或等于179°。
所述张力机构包括张力轮、张力臂,张力轮固定在张力臂上,张力臂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机架或机壁上。
金属丝线依次通过绕线轮、张力轮、压线旋转套轴、导向轮后缠绕在收线工字轮上。
金属拉丝通过所述绕线轮、压线旋转套轴、收线机构的导向轮所成的夹角α为大于或等于135°、小于或等于17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箱拉丝机用压线旋转套轴和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在没有配置该压线旋转套轴之前,水箱拉丝机在工作时,在收线绕线轮与收线工字轮之间的金属丝处于自由悬空状态,由于收线机转速有轻微波动,且机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抖动,收线质量因此会受到一些影响。该压线旋转套轴安置在收线绕线轮与收线轮之间后,由于该压线旋转套轴的存在,使金属丝在通过该装置时形成了一个90°~175°之间的包角,因此避免了金属丝所处的自由悬空状态,消除了收线机转速的波动及机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抖动对收线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了排线时压线、乱线等缺陷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的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改造合理,改造后成本低廉,容易制造或改造,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压线旋转套轴结构示意图;
图2:压线旋转套轴在水箱拉丝机上的安装位置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压线旋转套轴在水箱拉丝机上的安装位置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号1为圆柱形外套筒,2为轴承,3为支撑轴,4为绕线轮,5为压线旋转套轴,6为金属丝,7为收线工字轮,8为张力轮,9为导向轮,10为张力臂,11为机架。
五、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图3,一种水箱拉丝机收线装置,含有压线旋转套轴5,该压线旋转套轴5包括圆柱形套筒1、轴承2和支撑轴3,圆柱形套筒5通过轴承2安装在支撑轴3上,还含有绕线轮4、张力机构、收线工字轮7和导向轮9组成的收线机构,在绕线轮4和收线机构之间的机架或机壁11上安装有所述压线旋转套轴5,其中压线旋转套轴5的支撑轴3固定在机架或机壁11上,所述绕线轮4、压线旋转套轴5、收线机构的导向轮9之间连线夹角α为170°。所述圆柱形套筒1两端外侧壁设有凸缘。
所述张力机构包括张力轮8、张力臂10,张力轮8固定在张力臂10上,张力臂10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机架或机壁11上。
金属丝线依次通过绕线轮4、张力轮8、压线旋转套轴5、导向轮9后缠绕在收线工字轮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8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