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阻炉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9148.0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1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科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02 | 分类号: | F27D11/02;F27B5/14;F27B17/02;H05B3/6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工矿企业的化验室,在化学分析、物理测定, 以及金属、陶瓷的烧结和熔解中,大量采用电阻炉来加热、焙烧、烘干、热处理 工件。但是,现在采用的电阻炉的只能使炉腔的温度基本实现均衡,不能精确 控制炉腔各点的温度,不能满足对炉腔不同部分温度精确控制的需要。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阻炉,其能精确控制炉腔内不同 部分的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炉管,内炉管外部环绕的电阻 丝,内炉管外是保温层,保温层外是炉壳,内炉管外部环绕的电阻丝间的距离 不相等。
电阻丝间的距离不相等是指电阻丝环绕在内炉管外形成内炉管外螺旋状 环,两个内炉管外螺旋状环之间是螺旋环的间距,至少一个螺旋环的间距与其 它螺旋环的间距不相等。
螺旋环间距从小到大,然后从大到小,或螺旋环间距从大到小,然后从小 到大;或螺旋环间距从小到大;或螺旋环间距从大到小。
电阻丝间的距离不相等是指电阻丝是螺旋电阻丝,且螺旋电阻丝中至少一 个螺距与其它螺距不相等。
螺旋电阻丝的螺距为从小到大,然后从大到小,或螺距为从大到小,然后 从小到大;或螺距为从小到大;或螺距为从大到小。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不等间距的电阻丝分布,实现对内炉管内即炉腔不 同位置点温度的精确控制,对被加热物品进行精确加热,也可使内炉管内控制 区域的热梯度趋近于零。炉腔控制区域内的任意点间的温度差控制在±1℃的范 围内,实现炉腔的精确均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阻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壳2,炉壳上部开设入料口7,炉壳内设 保温层3,保温层内设隔热炉衬4,隔热衬层为耐火砖或其他耐火材料,炉壳内 中心设有与炉壳等高的内炉管6,内炉管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内炉管底部连接端 头1。内炉管外部环绕电阻丝5,电阻丝嵌入凹槽内,且电阻丝间的距离不相等。 连接电阻丝的导线穿过炉壳,与外部电源连接。电阻丝间的距离不相等是指电 阻丝环绕在内炉管外形成内炉管外螺旋状环,两个内炉管外螺旋状环之间是螺 旋环的间距,至少一个螺旋环的间距与其它螺旋环的间距不相等;或电阻丝是 螺旋电阻丝,且螺旋电阻丝中至少一个螺距与其它螺距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螺旋环五圈为一组,每组组内螺旋环间的距 离为1CM,而组间的距离为2CM,根据内炉管的长度不同可设2组以上的螺旋环 状电阻丝。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螺旋环六圈为一组,每组组内螺旋环的距 离为1CM,而组间的距离为2CM,根据内炉管的长度不同可设2组以上的螺旋环 状电阻丝。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螺旋环有四圈为一组、五圈为一组和六圈 为一组三种分布方式。四圈为一组的螺旋环,组内螺旋环间的距离为2CM。五圈 为一组的螺旋环,组内螺旋环间的距离为1CM。六圈为一组的螺旋环,组内螺旋 环间的距离为1CM。而各组螺旋环间的距离为2CM,根据内炉管的长度不同可设 2组以上的螺旋环状电阻丝。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螺旋环间的距离从1CM开始逐步增大,每 圈间距离增大量为0.3C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螺旋环间的距离从1CM开始逐步减小,每 圈间的距离减小量为0.05CM,距离减小到0为止。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方式:螺旋电阻丝的螺距从0CM开始逐步增大, 每个螺距的增加量为0.01CM,直到螺距为2CM停止。再逐步减小螺距,每个螺 距的减小量为0.01CM,直到螺距为0CM停止。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将电阻丝接通电源,由于电阻丝的分布使被加热物 体在内炉管内,既可各点温度不同,也可温度均匀,实现了精确控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科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市科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91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