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头圆珠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9511.9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4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元;赵艺;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培元;赵艺;张恒 |
主分类号: | B43K7/00 | 分类号: | B43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州市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珠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头圆珠笔,尤其是一种方便实用,书写性能稳定的换头圆珠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圆珠笔,包括可擦圆珠笔、油性圆珠笔、中油性圆珠笔和中性圆珠笔等,通常都是一次用的,但其造价最高的笔头本身却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解决圆珠笔不能重复使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中国专利CN01221017.X公开了一种多次用书写笔,在笔管内装有带拉线的的活塞,笔头与笔管之间为螺纹连接,可以将笔头取下,进行吸墨操作,再将笔头安上使用。这种技术方案仅仅提到需要将笔头取下,未深入考虑将笔头取下再安上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空气很容易进入笔头而使书写不流畅;同时,它还忽略了油墨上方还有一定量的浮塞酯,如果这些浮塞酯进入笔头会使之报废;等等。因而不具有真正的实用性。
另外,中国专利CN00206681.5也公开了一种多次用笔芯,可以装、取笔头,但同样没有考虑更换笔头时空气会进入笔头或笔管,难以达到实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换头圆珠笔,更换笔头时可以防止空气的干扰,当油墨将要消耗完时,书写自动停止,防止浮塞酯进入笔头,并且可以解决偶然出现的书写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换头圆珠笔,包括笔管和笔头,在笔管内部靠近笔头的一端固定有一个固体塞,其上有一至数个孔道连通上下,在此固体塞的下方,笔管内径变细形成一针形管。
在笔管靠近笔头一端的壁上有一个透气孔,当笔头充分插入到笔管下端时,恰好可以堵塞此透气孔。
在笔管远离笔头的一端密封套接有一个带有小孔的弹性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达到的积极效果是:
由于在笔管下端设有带孔道的固体塞,当油墨即将用完时,油墨上方的浮塞酯流动到固体塞处,出现液-液相界面上的“贾敏效应”,造成油墨的流动阻力显著增大,使书写自动停止;由于笔管下端内径变细形成一针形管,当把笔头从油墨快要用完的笔管中拔下,再安到充满油墨的新笔管中时,新笔管的针形管插进笔头内的残留油墨中,避免了空气的进入与干扰;笔管下端设有透气孔,并且当笔头充分插入笔管时恰好堵塞此透气孔,便于装、取笔头又不会漏气;由于设有带小孔的弹性囊,当偶尔出现书写不畅时,可以用手指堵住小孔按压弹性囊,向笔管加压,即可恢复书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头圆珠笔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头圆珠笔笔管下端部分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所示的换头圆珠笔,包括笔管(1)、笔头(2)和位于笔管(1)上端带有小孔(8)的弹性囊(7)。笔头(2)可以从笔管(1)上拔下和插上。笔管(1)内部靠近笔头(2)的一端固定有一固体塞(3),其上有一至数个孔道(4)连通上下,这样当油墨(9)即将用完时,油墨(9)上方的浮塞酯(10)流动到固体塞(3)处,出现液-液相界面上的“贾敏效应”,即由于油墨与浮塞酯不混溶,而且孔道(4)的内径很小,浮塞酯(10)要通过此这些孔道,必须改变形状,这时其表面积会增加,表面能也随之增大,这就要求克服表面张力做功,从而产生了继续流动的阻力效应,即“贾敏效应”。阻力的增大,使书写自动停止下来,提示进行更换笔头的操作,不会发生浮塞酯进入笔头使笔头报废的情况。
在带孔固体塞(3)下方笔管(1)内径变细形成一针形管(5),这样,当把笔头(2)从油墨快要用完的笔管中拔下,再安到充满油墨的新笔管中时,是新笔管的针形管(5)插进笔头(2)内的残留油墨中,而不是笔头(2)插入笔管(1)的油墨中,便有效的防止了空气进入到笔管或笔头内部,避免了由此而造成的书写不畅。
在笔管(1)靠近笔头(2)一端的壁上有一个透气孔(6),在水平位置上,当笔头(2)充分插入到笔管(1)上时,恰好可以堵塞此透气孔(6),这样当在笔管上装、取笔头的过程中,气体是通透的,不会由于气压的存在而造成装、取困难,同时当笔头安好到笔管上时,透气孔(6)又被堵塞,不会发生漏气现象,保证书写。
在笔管(1)的上端密封套接有一个带有小孔(8)的弹性囊(7),当偶尔出现书写不畅时,可以用手指堵住小孔(8)按压弹性囊(7),向笔管(1)加压,即可恢复书写。
附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换头圆珠笔笔管下端部分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培元;赵艺;张恒,未经张培元;赵艺;张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9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