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快餐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9800.9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6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立新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97;F24B1/193;F22B9/10;F23J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快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炉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的快餐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用于餐饮业的煤炉主要结构,内部设有炉胆的炉壳由底部支撑,或炉胆外部设备安装水箱吸收炉胆内燃烧多余的热量。煤炉的下端设有通风管与鼓风机相连。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风管与鼓风相相连。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一是只有一个炉口可供使用,二是热能利用率太低,耗煤量大,三是排出的烟气及煤灰尘污染环境;四是搬运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节能高效节煤环保的快餐炉。该具在一个炉膛内燃烧,可同时供应多个炉灶使用,因而能够达到节煤的目的,同时该炉采取在炉体安装过热管、集热器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率,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取烟囱口朝,在烟道内安装套管等技术,达到环保、安全的目的,同时该炉不仅可供炒菜、油煎、煲汤、蒸煮等做饭用,还可进行大棚防寒,以及热水循环,室内供暖、淋浴等多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快餐炉,主要有炉灰箱(3)、炉膛(9)、炉口(10)、出烟管(11)、过热管(12)、集热器(13)、蒸汽口(14)、热水箱(7)、预热水箱(15)、副水箱(22)以及烟囱(17)、腿支座(23)构成。其特征在于:炉膛(9)由炉胆(8)、耐火土(6)构成,炉膛(9)下方装有炉箅(5)、炉箅(5)通过上下边框(4)与炉灰箱(3)相连结,炉灰箱底部装有实心轮(1)。
炉膛(9)左侧留有出烟管(11)与过热管(12)、集热器(13)相连接,过热管(12)、集热器(13)都竖向排放,过热管(12)由多根构成,集热器(13)下方留有清灰口,用以清除集热器(13)中的煤粉灰尘。
烟囱(17)通过烟道(16)与排烟弯管(21)与集热器(13)相连结,在烟道(16)中设有套管(18),用以过滤排放的煤粉灰尘,烟囱(17)方向朝下排放煤烟,在烟囱(17)头装有过滤网和集灰桶(25),使烟灰都排入集灰桶(25)内。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它可以实现节煤30%以上,产出的蒸汽达100℃,储存的热水可达90℃,通过过滤煤尘和烟尘,实现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C-C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附图中,1是实心轮,2是炉灰口,3是炉灰箱,4是上下边框,5是炉箅,6是耐火土,7是热水箱,8是炉胆,9是炉膛,10是炉口,11是出烟管,12是过热管,13是集热器,14是蒸汽口,15是预热水箱,16是烟道,17是烟囱,18是套管,19是出水口,20是进水口,21是排烟弯管,22是副水箱,23是腿支座,24是支腿,25是集灰桶,26是万向轮,27是鼓风口,28是清灰口,29是排污口。
一种多功能快餐炉,主要有炉灰箱(3)、炉膛(9)、炉口(10)、出烟管(11)、过热管(12)、集热器(13)、蒸汽口(14)、热水箱(7)、预热水箱(15)、副水箱(22)以及烟囱(17)、腿支座(23)等构成,炉膛(9)由炉胆(8)、耐火土(6)构成,炉膛(9)下方装有炉箅(5)、炉箅(5)通过上下边框(4)与炉灰箱(3)相连结,炉灰箱底部装有实心轮(1)。
炉膛(9)左侧留有出烟管(11)与过热管(12)、集热器(13)相连接,过热管(12)、集热器(13)都竖向排放,过热管(12)由多根构成,集热器(13)下方留有清灰口,用以清除集热器(13)中的煤粉灰尘。
烟囱(17)通过烟道(16)与排烟弯管(21)与集热器(13)相连结,在烟道(16)中设有套管,用以过滤排放的煤粉灰尘,烟囱(17)方向朝下排放煤烟,在烟囱(17)头装有过滤网和集灰桶(25),使烟灰都排入集灰桶(2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立新,未经张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9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