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碱性锌锰干电池充电器及其手机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243.2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18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保;贾晓林;刘新莉;吴江峰;周永刚;李恩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4;H02J7/35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毅明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碱性 干电池 充电器 及其 手机充电器 | ||
1、一种太阳能碱性锌锰干电池充电器,含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壳体内设有防过充控制电路和电池盒,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充电器壳体一侧,充电器壳体另一侧对应电池盒设有电池盒盖板,其特征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输出端通过防逆二极管和防过充控制电路与电池盒内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导体连接,所述防过充控制电路输出电压分配后使每只碱性锌锰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控制在1.65~1.70V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碱性锌锰干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防过充控制电路采用MAX1843系列集成稳压稳压电路,太阳能电池板正极输出端经过防逆二极管和输入端接地电容(C3)接入MAX1843的输入端(Vin),MAX1843的稳压输出端通过电感线圈(L2)和输出端接地电容(C7)连接电池盒内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极连接导体,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连接导体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MAX1843的电源端(VCC)通过一电阻(R1)连接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极,MAX1843的电源端(VCC)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之间连接一滤波电容(C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碱性锌锰干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防过充控制电路采用溢流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正极输出端经过防逆二极管(D2)连接电池盒内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极连接导体,电池盒内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连接导体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溢流二极管与碱性锌锰干电池并联,溢流二极管溢流电压与并联的碱性锌锰干电池电压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碱性锌锰干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防过充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和充电控制电子开关,电压检测电路采用TC51、AN051AD17S、AN051AD34S或AN051AD20S任意一种电压检测芯片,电子开关采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板正极输出端经过防逆二极管连接碱性锌锰干电池正极连接导体,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连接导体通过充电控制电子开关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入端(Vin)和接地端(GND)分别连接电池盒内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导体,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晶体管放大电路控制连接充电控制电子开关。
5、一种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含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器壳体,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充电器壳体一侧,充电器壳体内设有防过充控制电路和升压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输出端通过防逆二极管(D1)和防过充控制电路与充电器壳体内储能元件的正、负极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直接或通过放电控制电路并联在储能元件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手机充电电压相匹配,在充电器壳体上连接升压电路输出端设有与手机充电接插孔匹配的接插头,其特征是:所述储能元件采用碱性锌锰干电池,所述防过充控制电路输出电压分配后使每只碱性锌锰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控制在1.65~1.70V之间;所述放电控制电路使每只碱性锌锰单体电池放电电压限制在0.9~1.1V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防过充控制电路采用MAX1843系列集成稳压电路,太阳能电池板正极输出端经过防逆二极管和输入端接地电容(C3)接入MAX1843的输入端(Vin),MAX1843的稳压输出端通过电感线圈(L2)和输出端接地电容(C7)连接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极,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MAX1843的电源端(VCC)连接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极,MAX1843的电源端(VCC)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之间连接一滤波电容(C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其特征是:防过充控制电路采用溢流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正极输出端经过防逆二极管(D2)连接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正极,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负极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所述溢流二极管与碱性锌锰干电池并联,溢流二极管溢流电压与并联的碱性锌锰干电池电压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2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二次进风的燃烧器
- 下一篇:光学低通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