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燃气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478.1 | 申请日: | 200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元才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1/22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绍琳 |
地址: | 474450河南省淅川***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燃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气体切断的全自动燃气蝶阀。
背景技术
在工业燃气管道上,当需要进行管道检修时,必须关闭上游管道上的阀门,切断送往下游管道的燃气,以确保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安装在管道上用于气体切断的阀门,要求必须性能可靠、密封良好。目前,在这类管道中使用的一般是盲板阀,盲板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平面阀板的水平移动来打开或关闭阀门,可基本能满足可靠切断气体的要求,但盲板阀在开、关时会造成大量燃气向外泄漏,不但危及设备周围作业人员的安全,也造成很大的浪费。专利02214794.2提供了“一种新型气体切断阀”,属于水封闸阀,其工作原理是靠阀轴与楔块的作用推动阀板,使阀板紧压在阀体的进气口上或脱离进气口来打开或关闭阀门,并向阀体内腔中注水以避免气体逸出。这类阀门能更可靠地切断气体,但也与其它阀门一样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采用橡胶密封,仅适用于温度不高于120℃的管道;二是大部分燃气介质都含有大量的杂质(如煤焦油等),这些杂质很容易堆积在密封面上,造成阀门因关闭不严而引起的泄漏,直接危及到下游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用于较高工作温度、且密封面有自洁功能的用于气体切断的阀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全自动燃气蝶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板、与阀板相连接的阀轴、以及与阀轴相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阀板是对称于阀轴设置的两块阀板,阀板与固定在阀体上的密封环相接触;所述阀轴为上、下两个阀轴,上、下两个阀轴通过支撑架相连接;在两块阀板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连接板和导向槽,在上、下阀轴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板相配合的楔块,支撑架与导向槽相配合。
所述导向槽水平设置在每个阀板的中心位置,在导向槽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上、下连接板,上、下阀轴上的楔块分别与上、下连接板相配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装置和液压装置,电动装置、液压装置和上阀轴互相连接。
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底板以及设置在连接底板上的钩板和斜板,上、下两个阀轴上的楔块分别与所对应的连接板上的钩板和斜板相配合;所述支撑架包括分别固定在上、下阀轴轴端的顶板、分别铰接在顶板两端的连杆和分别对称铰接在连杆上的十字滑块,十字滑块与导向槽相配合。
所述导向槽由两根平行固定在阀板上的导向条组成,所述支撑架上的顶板是带有中孔的工字形板,顶板的一个端面与上、下楔块相接触。
在上、下阀轴上还分别设置有挡块;上阀轴的顶端通过接头与液压装置中液压缸的输出轴相连接,液压缸的输出轴与电动装置相连接。
密封环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上,导向条与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阀板上,上、下楔块与顶板一起分别通过锁定螺母固定在上、下阀轴上,连接板上的钩板和斜板分别焊接在连接底板上。
由于在阀体内采用了全金属材料的密封环,使阀门可适用于450℃左右较高温度的工作环境,且密封零件利于实现标准化,互换性强,便于维修。又由于阀板的密封面和与其相配合的密封环之间为刃口状硬密封,在相接触的过程中密封刃能切进杂质内部,实现阀板与密封环之间的紧密配合,从而抵消或降低堆积在密封面上的杂质对密封效果产生的影响,使密封更严密。另外,两个阀板的两个密封面可对管道实现双向密封,安装方便。本燃气蝶阀打开时阀板与密封环完全脱离,能充分开启并使密封面无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采用电动与液压联合控制,自动化作业,使人远离有害气体,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燃气蝶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板与密封环接触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阀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十字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元才,未经杨元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4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